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2

http://anhui.hteacher.net 2021-08-16 18:32 安徽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形式進行考察。多以理解性例子反選形式出現(xiàn)。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揭秘班杜拉和他的娃娃們吧!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不滿于極端行為主義的觀點,在吸取了認知學習理論觀點后,形成了一種認知——行為主義的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會學習理論。

1.交互決定論

班杜拉反對環(huán)境決定論和個人決定論的觀點,他認為,個體、環(huán)境和行為三者都是作為相互決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們彼此之間的影響都是相互的。強調(diào)在社會學習過程中行為、認知和環(huán)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2.觀察學習

實驗:波波玩偶實驗

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是建立在他及其合作者所進行的大量實驗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在早期的一項研究中,他們首先讓兒童觀察成人榜樣對一個充氣娃娃拳打腳踢,然后把兒童帶到一個放有充氣娃娃的實驗室,讓其自由活動,并觀察他們的行為表現(xiàn)。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兒童在實驗室里對充氣娃娃也會拳打腳踢。這說明,成人榜樣對兒童行為有明顯影響,兒童可以通過觀察成人榜樣的行為而習得新行為。

在稍后的另一項實驗中,他們對上述研究作了進一步的延伸,目的是要了解兩個問題:(1)榜樣攻擊行為的獎懲后果是否影響兒童攻擊行為的表現(xiàn);(2)兒童是否能不管榜樣攻擊行為的獎懲后果而習得攻擊行為。在實驗中,把兒童分為三組,首先讓兒童看到電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擊行為。在影片結(jié)束后,第一組兒童看到成人榜樣被表揚,第二組兒童看到成人榜樣受批評,第三組兒童看到成人榜樣的行為既不受獎也不受罰。然后,把三組兒童都帶到一間游戲室,里面有成人榜樣攻擊過的對象。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榜樣受獎組兒童的攻擊行為最多,榜樣受罰組兒童的攻擊行為最少,控制組居中。這說明,榜樣攻擊行為所導致的后果是兒童是否自發(fā)模仿這種行為的決定因素。

但這是否意味著榜樣受獎組的兒童比榜樣受罰組的兒童習得了更多的攻擊行為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在上述三組兒童看完電影回到游戲室時以提供糖果作為獎勵,要求兒童盡可能地回憶榜樣行為并付諸行動。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三組兒童的攻擊行為水平幾乎一致。這說明,榜樣行為所導致的后果只是影響兒童攻擊行為的表現(xiàn),而對攻擊行為的學習幾乎沒有影響。

他認為由直接導致的所有學習現(xiàn)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礎上發(fā)生,即都可以通過觀察他人行為及其結(jié)果而實現(xiàn)。他同時也試圖用學習理論解釋兒童道德和社會行為的獲得、改變和維持等問題。他認為,影響兒童道德學習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決定用的是行為主體的觀察或?qū)Π駱幽J降哪7?。所謂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jié)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并沒有外顯的操作。觀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另一重要來源。

在觀察學習中,觀察學習的對象稱為榜樣或示范者。觀察學習可分為三類:

(1)直接的觀察學習:它是對示范行為的簡單模仿,如幼兒的大部分模仿行為A-A,簡單模仿。

(2)抽象性觀察學習:它是指觀察者從對他人行為的觀察中獲得一定的行為規(guī)則或原理,從而能根據(jù)這些規(guī)則或原理表現(xiàn)出某種類似的行為。如青少年看了槍戰(zhàn)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學校、社會對同學或他人表現(xiàn)出類似的攻擊行為。A-B規(guī)則或原理(古惑仔—欺負弱小)。

(3)創(chuàng)造性觀察:指觀察者通過對各個不同榜樣的行為特點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行為方式,如青少年從父母、姐妹、同學及朋友那里獲得了不同的行為特點,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為風格。A+B+C=F不同人特點的組合。

觀察學習的過程:觀察學習包括注意、保持、復制和動機四個子過程。

注意過程:即觀察者注意并知覺榜樣情景的過程。(看)

保持過程:即觀察者記住從榜樣情景了解的行為,以表象和言語形式將他們在記憶中進行表征、編碼以及存儲。(記)

復制過程:也叫動作再現(xiàn)過程,即觀察者將頭腦中有關(guān)榜樣情景的表象和符號概念轉(zhuǎn)為外顯的行為。(做)

動機過程:即觀察者因表現(xiàn)所觀察到的行為而受到獎勵。(強化)

例如:小明和朋友坐公車出游,朋友給老人讓座得到了全車人的表揚和贊賞,這一過程小明看到了就是注意,朋友給老人讓座的行為被小明記住就是保持。小明看見老人也做出給老人讓座的行為就是復制,而小明也讓座的原因是想要得到別人的表揚就是動機。

3.強化的分類

(1)直接強化(外部強化):觀察者因表現(xiàn)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

例如:上課看到別人舉手回答問題被老師表揚,自己也舉手回答問題被老師表揚,這位同學就受到直接強化,以后更加愿意上課舉手回答問題。

(2)替代性強化(內(nèi)部強化):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

例如:教師在班會對一個同學的不誠實行為進行批評,這對其他的同學而言并沒有做不誠實的行為,但由于看到同學被批評以后也不敢不誠實,對于其他同學這就是替代性強化。

(3)自我強化(內(nèi)部強化):人能觀察自己的行為,并根據(jù)自己的標準進行判斷,由此強化或處罰自己。

例如:自己按時完成作業(yè),自己給自己一個表揚。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這部分知識點,我們做幾道題來檢驗一下。

1.提出觀察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皮亞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柯爾伯格

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觀察學習,所謂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jié)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并沒有外顯的操作。觀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另一重要來源,故此題選C。

A項皮亞杰提出了建構(gòu)主義發(fā)展觀和認知發(fā)展理論。C項班杜拉提出了觀察學習和自我效能論等。D項科爾伯格提出了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等。

2.“榜樣學習”的教育效應最適合的心理學解釋理論是( )。

A.強化說 B.認知失調(diào)論 C.從眾說 D.觀察學習理論

2.【答案】D。解析:班杜拉的觀察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jié)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行為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觀察學習的對象是榜樣或者示范者。故本題選擇D。

3.(判斷)除了直接強化外,心理學家格蘭倫德還提出了另外兩種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 )

3.【答案】×。解析:班杜拉強化的分類(1)直接強化,觀察者因表現(xiàn)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

(2)替代性強化,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

(3)自我強化,人能觀察自己的行為,并根據(jù)自己的標準進行判斷,由此強化或處罰自己。

關(guān)注公眾號

推薦閱讀:

教師招聘考試公告

教師招聘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職位表

教師招聘報名時間

責任編輯:郭爽

教師教育網(wǎng) 教育信息網(wǎng) 人事考試網(wǎng)

>>更多安徽相關(guān)信息/資料查看

教師招聘布魯姆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分類教師招聘布魯姆的教育目標-認知目標教師招聘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教師招聘奧蘇貝爾的學習分類教師招聘心理學知識點之奧蘇貝爾成就動機分類教師招聘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論

精彩推薦

換一換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咨詢

選課報班

備考資料預約

每日一練

考試資訊

教師招聘考試匯總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