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下半年寧夏教師資格備考:文化素養(yǎng)之文化常識

http://ningxia.hteacher.net 2022-10-12 15:27 寧夏教師資格證 [您的教師考試網]

 文化素養(yǎng)之文化常識

教師資格綜合素質考試中,文化素養(yǎng)是必考項,每年都考察單選題8-9道題,每題2分,合計16分-18分。這一部分的內容涉及較廣知識點,主要分為文化常識、藝術成就、文學常識、歷史常識、科技常識五個常規(guī)模塊。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一下文化素養(yǎng)中的文化常識這部分知識點。

一、干支紀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以干支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在運用干支紀年法的時候,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例如某一年為甲子年,第二年就是乙丑年;如果某一年為癸酉年,第二年則為甲戌年,以此類推。天干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最小公倍數為60,所以第一年為甲子年,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年,周而復始。由于天干地支插花相配,首個組合為甲子,故稱花甲子,省稱花甲。

在考試的時候比較側重于靈活應用,可能會給出某一年的年份,推測附近幾年的年份,所以需要各位考生能牢記天干地支,以不變應萬變。

二、傳統(tǒng)節(jié)日

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這部分的內容比較簡單,主要考察過節(jié)吃什么、玩什么、有哪些習俗,貼合生活實際,所以題目并不是很難??偨Y起來,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為:春節(jié)、清明、端午和中秋;四大祭祖節(jié)日為:清明、中元、重陽和除夕。

1.春節(jié)(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春節(jié)在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春節(jié)的習俗有貼春聯(lián)、蒸年糕(寓意年年高)、拜年等,大家還會再新年這天穿上新衣服,意味著能有新的開始。

有一些文人也會在詩歌中描繪新年的場景,比如宋代王安石的“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就意味著新年到來了。一般古詩中對于春節(jié)的描繪多為新歲、除歲等。

2.元宵

我國又稱正月半、上元節(jié)、燈節(jié)。元宵節(jié)的習俗有賞花燈、猜燈謎和吃元宵(湯圓)等?,F在很多南方的城市還保留了猜燈謎的活動。

古人會在這一天張燈結彩,路上燈火通明,很多平時不能隨便外出的女子,這時會出來走動,賞燈。宋代歐陽修就寫了關于元宵節(jié)的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一般古詩中對于元宵節(jié)的描繪大多和燈相關。

3.清明(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四大祭祖節(jié)日之一)

清明的時候往往天氣開始轉暖,北方在這一天往往陰雨綿綿,所以唐代杜牧有這樣的詩句來描述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南方的人們在這一天往往會去踏青,還有放風箏這樣的活動。

對于清明節(jié),我們要重點注意一下:清明節(jié)不僅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祭祖節(jié)日,更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4.端午(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在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會吃粽子,門口掛上艾蒿,小朋友會掛上香袋。南方有些省份會有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jié)的由來傳說和屈原有關,屈原被黜,投入滾滾汨羅江中,百姓愛戴屈原,就把粽子等吃食投入江中,怕江中的魚吃屈原的身體。

5.中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八月十五是我國的中秋節(jié),又稱團圓節(jié)。中秋節(jié)的主要習俗有賞月、觀潮、吃月餅等。

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的位置處于橢圓形軌道的短軸上,日月離地球最近,吸引潮漲的能量也就最大,因此便形成一年一度的特大潮水,八月中旬會有很多人專門去觀看錢塘江大潮。杜甫的詩曾描寫中秋:“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6.除夕(四大祭祖節(jié)日之一)

除夕是每年的最后一天,除是出去的意思,夕指的是夜晚,所以除夕指的是辭舊迎新。這一天晚上一家人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現在也會叫年夜飯,很多人通宵不睡,“守歲”。蘇軾曾寫道: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描繪的就是小孩子不睡覺守歲的情形。

三、古代的特殊稱謂

1.杏壇和杏林的區(qū)別

杏壇指的的教育界,因為孔子曾經在杏壇講學。

杏林指醫(yī)學界,這個故事出自于董奉,為百姓治病從來不索要費用,而是讓大病初愈的人栽杏樹。重病初愈的人栽五株,輕者則栽一株,久而久之,杏樹成林,所以后來杏林就成了醫(yī)學界的代表。

2.年齡的特殊稱謂

十三四歲的女子被稱謂“豆蔻年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十三四歲的男孩不能跟被稱謂“豆蔻年華”。

男性的被稱為而立之年,男性的四十歲被稱為不惑之年。

六十歲被稱為花甲之年,花甲重開則是一百二十歲;七十歲被稱為古稀之年,古稀雙慶則是一百四十歲。

以上就是在文化常識這部分比較常考的內容,在復習的時候要注意多看多記,防止混淆,尤其是涉及到人物的知識點,最好能把知識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匹配好,這樣才更有利于考試一次性通過。

推薦閱讀:

教師資格考試公告

教師資格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報考條件

教師資格準考證打印

責任編輯:寧夏分校

教師教育網 教育信息網 人事考試網

>>更多寧夏相關信息/資料查看

教師資格證筆試考點:《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育教師資格證筆試考點:《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育教師資格證筆試考點:《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育教師資格證筆試考點:《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育教師資格證筆試考點:《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育教師資格證筆試考點:《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課程

精彩推薦

換一換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取?

咨詢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