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21-07-28 10:20 安徽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是教育心理學部分的重要考點,考查題型以單選題和判斷題為主,多為理解性的例子反選題。少數題會考到簡單的識記型單選判斷,需要大家將人物與理論觀點進行匹配。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需要對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中涉及到的專業(yè)名詞有正確理解,方能一招制勝。
一、巴甫洛夫的經典實驗(巴甫洛夫的“狗”)
經典條件反射實驗(狗進食的搖鈴實驗)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進食行為時發(fā)現,為狗呈現食物時,會分泌唾液,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不需要學習,這種反應叫無條件反應(也稱無條件反射),引起這種反應的刺激是食物,稱為無條件刺激。如果每次在呈現食物之前先發(fā)出鈴聲,即鈴聲與食物相繼呈現,過一段時間后,狗只要聽到鈴聲也會分泌唾液,這是作為中性刺激的鈴聲由于與無條件刺激聯(lián)結被條件化了,形成了條件刺激,由此引起唾液分泌的行為就是條件反應(也稱條件反射)。
二、條件反射
反射是神經系統(tǒng)活動的基本方式,是有機體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體內外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應答活動。反射一般分為兩大類: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一)無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先天遺傳的,不學而能的反射,也稱為本能。例如:縮手反射、吸吮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迎風流淚等。
(二)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后天獲得的經過學習才會的反射。
1.第一信號系統(tǒng):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體的條件刺激,如聲音、光、味、電等具體刺激。由具體事物及其屬性作為條件刺激而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叫作第一信號系統(tǒng)。
(例如:望梅生津,看白衣服就哭,狗聽鈴聲流口水,第一信號系統(tǒng)人和動物都有)
2.第二信號系統(tǒng):是指人類所使用的語言文字,這種語言和文字是抽象的符號,對第二信號作出反應的大腦皮層機能系統(tǒng)為第二信號系統(tǒng)。
語言又分為:(1)口頭語言:例如:談虎色變;(2)書面語言:例如:司機看見“減速慢行”后踩剎車放慢速度;(3)內部語言:例如:考生想到考試就頭疼;(4)符號語言:例如:看見紅燈知道停,綠燈知道行等。
三、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guī)律
1.獲得與消退
條件反射的獲得是指條件刺激(即實驗中引起唾液分泌的鈴聲)反復與無條件刺激(即實驗中的食物)相匹配,使條件刺激獲得信號意義的過程,亦即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即學會的過程。
條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條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條件刺激重復出現多次而沒有無條件刺激相伴隨,則條件反應會變得越來越弱并最終消失,即得不到鞏固而忘記的過程。(遺忘理論中的記憶痕跡衰退說)
2.刺激泛化與分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后,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fā)其條件反應。例如:如果狗學會了對一個50HZ的聲音分泌唾液,那么對20HZ的聲音也分泌唾液的反應;曾經被穿白衣服的護士扎過針的孩子,看見其他穿白衣服的人也會產生恐懼。(泛化:分不清)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例如:對狗呈現50HZ的聲音時給予食物,呈現20HZ的聲音時不給予食物,這樣反復多次后,狗只在50HZ的聲音出現時才會分泌唾液。(分化:分得清)
刺激泛化與分化是互補的學習過程,泛化是對事物相似性的反應,分化是對事物差異性的反應。泛化能使學習從一種情境遷移到另一種情境,而分化能對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當反應,從而避免無效盲目的行動。
練習題
判斷題
小學生在學習漢字時,容易將“苦”、“若”、“余”、“佘”混淆,這屬于刺激的分化。( )
【答案】錯誤。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射以后,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fā)其條件反射。題干中,小學生容易將“苦”、“若”、“余”、“佘”混淆,說明他們分不清這幾個漢字,屬于刺激的泛化,而非分化。故表述錯誤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郭爽
上一篇: 巴甫洛夫的狗流口水了!
下一篇: 教師招聘布魯姆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分類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