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nan.hteacher.net 2023-09-16 11:38 湖南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典型參考
1.蕭公權評價王陽明學說時提到:“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蓋人求得心,則一切外在之標準悉喪失其威權,而言語行為皆純由個人自決。”材料表明( )。
A.將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 B.繼承了程朱理學的綱常禮教
C.追求自由平等,反對君主專制 D.為進步思潮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
2.王陽明提出“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他深?”等主張。據(jù)此可知,王陽明( )。
A.主張“格物致知” B.反對“天人合一”
C.主張克服私欲 D.關注人的主體地位
3.北宋程頤說道“唐有天下,如貞觀、開元間,雖號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父子、君臣、夫婦,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肅宗,便篡。肅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鎮(zhèn)不賓,權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亂。”作者意在說明( )。
A.藩鎮(zhèn)割據(jù)的危害 B.倫理綱常的必要
C.佛道思想的猖獗 D.宗法制度被破壞
【參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據(jù)材料“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皆純由個人自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平等、自由”體現(xiàn)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張,這為明清之際進步思潮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故D項正確;材料“一切外在之標準悉喪失其威權”說明判斷是非的標準不是,故A項錯誤;程朱理學的綱常禮教并不宣揚自由平等,故B項錯誤;王陽明也沒有反對君主專制的主張,故C項錯誤。故選D。
2.【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王陽明把人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突出了人的主體地位,從哲學派別上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范疇,是人自我意識的覺醒,故D正確。格物致知是指“考察事物,獲得知識”,與材料中王陽明的主張不符,故A項錯誤。“天人合一”是指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順乎自然規(guī)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與題干中的敘述無關,排除B項。題干中未體現(xiàn)“克服私欲”的相關論述,故C項錯誤。
3.【答案】B。解析:材料認為唐代雖然天下太平,但由于官方儒學的地位被削弱,導致少數(shù)民族風俗流行,三綱五常風氣不正,以致沒有君臣、父子、夫婦應有的樣子,究其原因在于唐太宗……這樣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所以出現(xiàn)藩鎮(zhèn)不服從中央領導,朝中權臣橫行專權的局面,從反面說明儒家倫理綱常有利于政權的穩(wěn)定,B正確;材料并不是說明藩鎮(zhèn)割據(jù)的危害,A錯誤;佛道思想此時被儒家思想吸收,演變?yōu)槔韺W,C錯誤;宗法制度被破壞不符合材料主旨,D錯誤。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上一篇: 教師招聘美術??键c之巴黎圣母院
下一篇: 教師招聘道德情感的三種形式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