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橋小學始建于1960年,位于交校路12號,占地面積3960平方米。原名濟南市交通專科學校附屬小學,1978年改為地方教育部門主管,更名為濟南市八里橋小學。1996年學校完成了校舍改造,新建五層教學樓,使用面積約3654平方米?,F(xiàn)有教學班12個,教職工48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其中已取得本、??茖W歷的15人,正在就讀的22人。附設幼兒園設大、中、小班。 學校投資建設了少先隊活動室、自然實驗室、音樂教室、美術活動室、舞蹈練功房、計算機教室、圖書室、閱覽室、多媒教室、語音室。全國首批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蔡浩宇就出自這所學校。學校加強計算機教學,涌現(xiàn)出王燁、吳憲強等電腦動畫制作能手。
濟南市堤口回民小學位于堤口莊,原為私塾,建于1856年(清咸豐六年),學生20余人,學費每年5吊制錢。1917年4月改名堤口學堂,學生42人。1919年改名歷城縣第二十三小學,1924年又改為第八區(qū)第五初級小學,“五三”慘案后被迫停辦,1933年復校,1938年改名濟南市堤口小學。解放后改名郊三區(qū)堤口小學,1949年并入黃崗小學為分校,1968年歸大隊管理。1972年劃歸北園公社,改名歷城縣北園公社堤口小學。1978年劃歸天橋區(qū),改名濟南市堤口莊小學并遷往莊北新校址,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1985年改現(xiàn)名。 1999年新建4000平方米教學樓,設教具、實驗、電教、音樂、舞蹈、美術、勞技、微機、多媒體、衛(wèi)生、圖書、閱覽等功能教室,教學儀器達部頒二類標準。學?,F(xiàn)有9個班,在校生253人。教師35人,其中高級教師14人。
創(chuàng)建于1961年,原為山東省煤礦學院子弟小學,1972年與濟南市寶華街小學合并,1973年改為濟南市堤口路小學。 學?,F(xiàn)有教學班20個,學前班3個,在校學生1005人,教職工60人,高級教師占20%。學校建筑面積2135平方米,校院內(nèi)建有假山、噴水池,鮮花爭艷,綠樹成蔭。教室內(nèi)暖氣、電扇、采光照明設備俱全,為學生提供了優(yōu)美、舒適、清新的學習環(huán)境。 學校組織全體教師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學校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把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接班人做為辦學的根本宗旨,擺正了德育領先教學為中心的位置。學校少先隊于1988年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教學工作實行整體性目標化管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后進生、質(zhì)量檢查、教學研究,每個教學工作環(huán)節(jié)做到工作有目標、檢查有準則,教育教學質(zhì)量較高。多年來在市、區(qū)組織的各項活動中曾11次被評為市小紅花征文比賽先進集體,學校射擊隊曾14次獲市射擊比賽總分第一,1987年被評為濟南市職業(yè)道德標兵單位,1988年被評為濟南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1989年被評為山東省紅十字先進單位。1986年至今連續(xù)7年被評為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新苑小學始建于1994年。位于天橋區(qū)無影潭東路,占地面積8515平方米?,F(xiàn)有教學班24個,學前班5個,共有學生、幼兒生1500余人。教職工91人,教師平均年齡32歲,具有大專學歷的34人,正在大專進修的33人,中學高級教甩2人,小學高級教師32人。有1名教師獲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8人被評為區(qū)百佳教師,10人次被評為市區(qū)教學能手,30余人在全國、省、市各級比賽中獲獎。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以愛為源,注重差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取得好成績,榮獲各種榮譽稱號40項。被評為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中小學教研中心語文“四結(jié)合”教學改革實驗研究學校、中小幼科技教育研究實驗學校、中央教科所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中國書法教育學會實驗學校。被指定為山東省教育科研重點實驗基地、重大課題創(chuàng)新基地、省科技館與??破栈?、省科普示范學校。承擔了五項省級95規(guī)劃重點課題研究,其中,小學實施差異教育研究、科技教育研究、嘗試教育研究三項課題已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十五”期間,學校又有10項課題被確定為國家、省、市級重點課題。
濟南市無影山小學始建于1957年。學校有12個教學班,656名學生。全校教職工56名,其中本科學歷16人,大專學歷的28人、中師學歷的12人。 學校辦學宗旨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向管理要效益,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推動質(zhì)量的全面提高,把學校辦成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視質(zhì)量和師德為學校的生命線”。倡導能者為上,廉者為賢,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愛國、勤奮、求實、開拓”的校訓。在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中,學校取得了顯著成績并獲得了許多的榮譽。學校被濟南市定為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和校長負責制試點學校;先后被評為市體育衛(wèi)生先進單、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和總務工作先進單位。分別獲得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濟南市“計算機教育先進集體”和市“金星大隊”等榮譽稱號,并被國家命名為“全國兒童棒球文明隊”。連續(xù)被區(qū)評為區(qū)“勤工儉學”紅旗單位、“小紅花”征文、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教師128人次、學生81人次獲得區(qū)級以上獎勵及榮譽稱號。向高等院校輸送音樂和體育等尖子人才4人,有3人被評為濟南市“小名士”。連續(xù)11年被評為濟南市“雙文明”單位。
官扎營西街小學原名濟南市官扎營第三小學,始建于1965年,與濟南市幼兒師范學校隔路為鄰。學校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82.8平方米?,F(xiàn)有教學班9個,幼兒班3個,在校生300余名,教職工41人,其中青年教師26人,占63.4%。學歷全部達標,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23人,占教師人數(shù)的56.1%。 學校以“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辦學理念和宗旨,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添置了鋼琴,建起了微機房,配備微機30臺。2002年建起校園網(wǎng)絡系統(tǒng)。 學生綜合素質(zhì)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黃文鈺被評為濟南市小名士并成功競選市紅領巾理事會副理事長。李文璐在全國青少年宮槍術比賽中獲第三名,劍術比賽獲第五名。邢亮毛筆書法作品獲全國“雙龍杯”書畫比賽銀杯獎。多名學生在語文、數(shù)學學科競賽中獲市、區(qū)一等獎。合唱、舞蹈分獲市區(qū)一、二等獎。乒乓球隊獲全國比賽男子團體第五名,女子團體獲省市比賽第一名,男女單打曾獲華東地區(qū)、省、市級比賽第一名。
濟南市劉家莊學位于經(jīng)一路延長線中段,創(chuàng)建于1927年9月,是一所具有76年歷史和濃郁文化底蘊的教育園地。我國第一個世界女子跳高冠軍鄭鳳榮就從這里走出。 學校始終堅持“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辦學方向,本著“讓更多的孩子更快地接受更好的教育,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幸福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1999年在全區(qū)率先進行“小班化教育”實驗,承擔了濟南市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策略實驗課題,濟南市古詩文誦讀實驗課題,天橋區(qū)分層次教學實驗課題。涌現(xiàn)出了20多名省市區(qū)優(yōu)秀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關于華圖
新手指南
網(wǎng)站產(chǎn)品
公眾號
視頻號
備考群
投訴建議:
電話:400-8989-789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