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8-16 19:04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單選題
1.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創(chuàng)始者是( )。
A.斯金納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2.行為目標的陳述依據(jù)是( )。
A.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行為 B.行為產(chǎn)生的條件
C.行為的標準 D.具體目標
3.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認為避免失敗者的目的是避免失敗,減少失敗感,所以他們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當一項任務的成功率為50%時,對他們的成就動機(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關系不大 D.最有利
4.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主要是一個對知識內在加工的過程,它包括三個階段,即知識獲得、知識保持和( )。
A.知識鞏固 B.知識運用 C.知識提取 D.知識遷移
5.現(xiàn)代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的根本區(qū)別是( )。
A.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B.促進新舊知識聯(lián)系
C.促進新知識長期保存 D.促進短時記憶
6.負有中小學生受教育權實現(xiàn)義務的主體不包括( )。
A.教師 B.學校 C.國家 D.企業(yè)
7.“不分不啟,不分不發(fā)”中“憤”與“悱”的意思是什么?( )
A.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憤:憤怒悱:想說而說不出來
C.憤:感覺不滿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覺心情不舒暢
D.憤:因不滿意而心情激動悱:感覺心情不舒暢
8.疏導原則就是( )原則。
A.導向性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誘 D.有的放矢
9.強調概括化經(jīng)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的理論是( )。
A.形式訓練說 B.共同要素說 C.經(jīng)驗類化說 D.關系轉換說
10.下列屬于非測驗的評價手段的是( )。
A.觀察 B.判斷 C.反思 D.分析
二、辨析題
1.新課程倡導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它們的本質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三個方面。
2.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guī)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三、簡答題
1.簡述學校起主導作用的原因。
2.簡述學校起主導作用的表現(xiàn)。
四、材料分析題
王軒在老師眼中一直是一個問題學生,學習差、紀律差,坐在最后一排經(jīng)常說話,上課時間和別的同學打鬧,影響大家學習。他經(jīng)常因為各種原因被叫家長,老師和父母對他都很失望。但王軒腦子并不差,對自己感興趣的事也很投入。比如近期他希望父母能給他買一部新手機,但父母提出的條件是在月考中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為了得到心儀的手機,王軒下了不少功夫,在月考中成績有了明顯起色,尤其是數(shù)學成績排進了班級前幾名。看到成績王軒很高興,滿心歡喜地等著老師表揚和父母的獎勵,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老師和父母抱著同樣的態(tài)度質疑他:“你這次考得不錯,是不是抄的?”聽了這話,王軒的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
問題:
(1)請對案例中的老師和父母的做法做出評價。
(2)作為老師,在實際教學中,你會如何對待學習差、紀律差的學生?
責任編輯:郭爽
上一篇: 特崗教師招聘《教育理論基礎》模擬題一
下一篇: 特崗美術教師考試易錯考點外國美術史6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