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4-24 10:18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知識點四:課程目標
定義 | 是根據教育宗旨和教育規(guī)律而提出的具體價值和任務指標,是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 |
地位 | 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是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準則 |
制定依據 | 對學生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對學科的研究 |
類型 | 普遍性目標取向;行為性目標取向;生成性目標取向;表現性目標取向 |
知識點五:課程資源的分類
依據 | 類型 |
空間分布 | 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 |
存在方式 | 顯性課程資源、隱性課程資源 |
存在形態(tài) | 物質形態(tài)的課程資源、精神形態(tài)的課程資源 |
功能特點 | 素材性資源、條件性資源 |
物理特性和呈現方式 | 文字課程資源、實物課程資源、活動課程資源、信息化課程資源 |
知識點六:課程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
名稱 | 概念 | 主要內容 |
課程計劃 (教學計劃) | 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 內容:教學科目的設置(中心問題)、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 地位:編寫各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的主要依據 |
課程標準 (教學大綱) | 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 構成: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課程實施、附錄等 地位: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以及課程實施管理的直接依據 |
教材 (教科書) | 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系統(tǒng)闡述學科內容的教學用品,是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展開和具體化 | 地位:教科書是教材的主體、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 |
教科書編寫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與要求: (1)科學性與思想性統(tǒng)一 (2)強調內容的基礎性與適用性 (3)知識的內在邏輯與受教育者的心理順序要求的統(tǒng)一 (4)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5)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縱向和橫向的聯(lián)系 | ||
義務教育教材編寫要求 | 教材編寫須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基于核心素養(yǎng)精選素材,確保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適宜性與時代性 |
知識點七:課程設計
概念 | 課程設計是在一定的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將所選出的多種課程要素妥善地組織課程結構,使多種課程要素在動態(tài)運行的課程系統(tǒng)結構中產生合力,以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 | ||
課程組織的原則 | 連續(xù)性;順序性;整合性 | ||
課程組織的方式 | 縱向組織 | 按照知識的邏輯序列,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形象的先后順序組織 | |
橫向組織 | 打破學科的知識界限和傳統(tǒng)的知識體系,以學生發(fā)展階段需要探索的社會和個人最關心的問題為依據 | ||
邏輯順序 | 根據學科本身的體系和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來組織 | ||
心理順序 | 按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組織課程內容 | ||
直線式 | 課程內容直線前進,前面安排過的內容在后面不再呈現 | ||
螺旋式 | 同一課程內容前后重復出現,前面呈現的內容是后面學習內容的基礎 | ||
課程設計模式 | 目標模式 | 泰勒 | 泰勒原理:目標、內容、方法、評價 |
過程模式 | 斯滕豪斯 | 關注整個課程(包括教學)展開過程的基本規(guī)范,使之與寬泛的目的保持一致;教師是整個過程中的核心人物 |
知識點八:課程實施
概念 | 課程實施即將已經編定好的課程付諸實踐,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 |
課程實施的結構 | (1)安排課程表(整體性原則、遷移性原則、生理適宜原則); (2)分析教學任務; (3)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 (4)選擇并確定教學模式; (5)規(guī)劃教學單元和課; (6)組織教學活動,是課程實施的展開過; (7)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
課程實施基本取向 | 忠實取向 |
相互調適取向/相互適應取向 | |
課程締造取向/課程創(chuàng)生取向 |
知識點九:課程評價
|
代表人物 | 步驟/特點 |
目標評價模式 | 泰勒 | 以目標為中心展開,確定目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
目標游離評價模式 | 斯克里文 | 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 |
CIPP評價模式 | 斯塔弗爾比姆 | 步驟: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成果評價 |
CSE評價模式 | 斯太克等 | 步驟:需要評定、方案計劃、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上一篇: 教師招聘筆試學生與教師試題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