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2-18 10:12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明代前期和中期,退居蒙古故地的元朝殘余勢力以及后來的瓦刺時常南下擾掠,因此防止蒙古入侵是明朝修筑長城的一個主要目的。故本題選D。
2.【答案】D。解析:①鄭和下西洋屬于中國古代的對外友好往來事件,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因此①不符合題意,可排除AB項;②朱元璋設殿閣大學士是加強皇權的措施,與祖國統(tǒng)一無關,故②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③設置駐藏大臣(1727年)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1757年)加強了清政府對新疆地區(qū)的管理,故③④符合題意,本題選D項。
3.【答案】C。解析:冊封達賴、班禪處理的是西藏事務,C項錯誤,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項。
4.【答案】C。解析:公元1653年春,順治冊封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的封號;在維吾爾族人民的支持下,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土爾扈特部為漠西蒙古的一支,粉粹沙俄軍隊的圍追堵截,最終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受到了乾隆皇帝的招待,故ABD描述正確。元末明初,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東沿??官?,取得抗倭的重大勝利;C項為明朝內容非清朝內容,故本題答案選C項。
5.【答案】C。解析:材料中不能說明弱化了中央對閩粵地區(qū)的控制,故A項錯誤。材料涉及閩粵居民遷移臺灣,未涉及沖擊傳統(tǒng)的閉關鎖國政策,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閩粵兩地居民大規(guī)模遷移臺灣,與原住民共同參與開發(fā)”可這有利于兩岸人民的交流與融合,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內涵,故C正確。材料未涉及驅逐了西方殖民者殘余勢力,故D項錯誤。
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對清朝前期民族關系的理解。根據(jù)相關史實,清朝前期對內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對外反侵略,只有A選項最完整,故選A。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張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