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6-18 14:13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1.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論。埃里克森認為,人格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其中,中學階段(12—18歲)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自我同一性,體驗忠誠的實現(xiàn)。故本題選D。
2.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的目的是按照自然的法則全面地、和諧地發(fā)展兒童的一切天賦力量。他首次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學化,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付諸實踐的教育家。故本題選B。
3.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測驗的效度。測驗的效度指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是對測量的準確性程度的估計。數(shù)學測驗試題的語句文字難度過高,超出學生已有的理解水平,以至于不能測量到學生數(shù)學能力,說明這是低效度測試。故本題選A。
4.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批判教育學。批判教育學認為,當代資本主義學校教育是維護現(xiàn)實社會的不公平,學校教育的功能是再生產出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政治意識、文化、經濟等,其教育目的是進行啟蒙而達到一時的解放。題干表述屬于批判教育學的觀點。故本題選D。
5.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習遷移的類型。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可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可分為一般遷移(普遍遷移)和具體遷移(特殊遷移)。題干強調學生先學習漢語拼音后不利于其英語發(fā)音的學習,屬于負遷移。故本題選B。
6.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斯滕豪斯的過程模式。“過程模式”是斯滕豪斯提出的。過程模式的特征是不以事先確定好的、由仔細分解一般目的而得出的目標系統(tǒng)作為課程編制的依據,而是關注整個課程(包括教學)展開過程的基本規(guī)范,使之與寬泛的目的保持一致。故本題選B。
7.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直觀教學的種類。直觀教學的種類包括: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D選項不屬于直觀手段。故本題選D。
8.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循序漸進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題干中,“學不躐等”意思是,學習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簡到繁,不能跳躍。“不陵節(jié)而施”是指不要超越學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實施教學。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原則。故本題選C。
9.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道爾頓制。道爾頓制是指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tǒng)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yè),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yè),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故本題選B。
10.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奧蘇貝爾的理論。奧蘇貝爾認為有意義學習的過程就是原有觀念對新觀念加以同化的過程。有意義學習的內部心理機制是同化。故本題選A。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張欣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