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4-15 10:56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1.A
【解析】變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故本題選A。
2.B
【解析】布魯納主張發(fā)現(xiàn)是教育兒童的主要手段,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的最好方法是發(fā)現(xiàn)學習。故本題選B。
3.B
【解析】有意義學習的本質就是以符號為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聯(lián)系的過程。B屬于人為的聯(lián)系。故本題選B。
4.B
【解析】奧蘇貝爾提出“先行組織者”概念,即先于某個學習任務本身呈現(xiàn)的引導性學習材料。先行組織者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及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lián)。它可以在學習者已有知識與需要學習的新內容之間架設一道橋梁,使學生能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學習的內容。故本題選B。
5.B
【解析】本題采用排除法,A選項互惠,C遷怒,D選項遷怒,均是教師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故本題選B。
6.D
【解析】規(guī)則或原理學習亦稱命題的學習,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系。題干中涉及到功、力、距離三個概念的關系,是一種原理學習。故本題選D。
7.D
【解析】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在于主動形成認知結構,而非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聯(lián)結;學習者主動地獲取知識,并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lián)系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故本題選D。
8.D
【解析】在語文“四結合”的影響和帶動下,很多試驗學校自發(fā)地在其他學科中開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的試驗,并取得較好效果。2000年,“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項目擴展到其他學科,項目名稱也相應地變?yōu)?ldquo;中小學各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此時,“四結合”的內涵相應變?yōu)?ldquo;學科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實踐能力訓練、信息技術運用”。故本題選D。
9.D
【解析】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學習是由于在反復的嘗試—錯誤過程中,形成了穩(wěn)定的刺激-反應聯(lián)結。故本題選D。
10.C
【解析】班杜拉認為,行為的習得既受遺傳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約,又受到后天經驗環(huán)境的影響。傳統(tǒng)的行為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通過直接經驗獲得行為反應模式的過程,忽視了對學習內部過程的研究和行為的認知因素。人的行為更多是在社會環(huán)境中,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的,即觀察學習。C項正確。A、B、D三項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本題選C。
文章來源:教師招聘網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張欣
上一篇: 2020年教師招聘筆試之教綜模擬題及答案解析118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