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05 11:1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試題解析】
一、懸念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玩過象棋嗎?(多媒體出示棋盤的圖片)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qū)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zhàn)爭”。“楚”代表的是項羽,“漢”代表的是劉邦。我們了解歷史知道:劉邦是屬于一個貪財好色之人,而項羽是一個驍勇善戰(zhàn)之人,按理說楚漢戰(zhàn)爭應該是項羽取得勝利稱帝,但是結局卻是項羽失敗,自刎烏江,劉邦稱帝。為什么會這樣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司馬遷先生筆下的《史記》,去深入了解一下劉邦和項羽兩個歷史人物,一探究竟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一些文言現(xiàn)象并梳理課文情節(jié)。
(一)通假字、異體字
1.距——拒: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地。
2.內——納: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
3.要——邀:張良出,要項伯。
(二)詞類活用
1.名詞用如動詞:
沛公軍(駐軍,動詞)霸上。
沛公左司馬使人言(告訴,動詞)項羽日:
沛公欲王(為王、 稱王,動詞)關中。
可不語(告訴, 動詞)。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動詞)之。
2.形容詞用如動詞:
素善(友善、交好,動詞)留侯張良。
3.意動、使動:
先破秦入咸陽者之(以之為狂,稱王,意動)。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動)不內。
(二)了解內容
提問: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歸納總結。
明確:本文寫的是“鴻門宴”的經過,可分宴前、宴中、后三部分:
1.宴前1-2段(戰(zhàn)還是不戰(zhàn))
(1)項羽下令擊劉
(2)劉邦拉攏項伯
(3)項羽輕信“說項”
2.宴中3-4段(殺還是不剎)
(1)劉邦詭表心跡
(2)范增舉玉玦
(3)項莊舞劍
(4)樊噲闖帳
(5)項羽賜座
3.宴后5-7段(追還是不追)
(1)劉邦趁機離席
(2)項王接受贈璧
(3)范增砸碎玉斗
三、精讀課文,深入分析
(一)分析項羽的形象
1.提問:找到寫項羽的句子,說說項羽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要求:自讀課文后,指名回答,其他的同學補充。
明確:缺乏政治遠見,沽名釣譽,為人不忍,剛愎自用,不畏強暴,不用陰謀。答案不是惟一的,允許同學有不同認識,只要有理有據即可。
2.提問: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一形象的?
要求:分小組討論,派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1)在矛盾斗爭中刻畫人物。提示:作者塑造這一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圍繞著是否對劉邦發(fā)動進攻,是否在席間殺死劉邦,對樊噲的越禮行為采取什么態(tài)度,對劉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態(tài)度展開。
(2)用對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提示:劉邦和項羽的矛盾是鴻門宴中尖銳的矛盾,因此作者將這兩個人物放在一起,形成鮮明對照,如劉邦的虛偽狡詐,項羽的直率粗獷。這一步應在分析項羽形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3.提問:那么本文的作者司馬遷有時如何評價項羽的呢?
要求:多媒體演示《史記•項羽本紀》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峰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母之中,三年,將遂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項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難矣。自矜功伐,奮起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明確:作者是把項羽當作悲劇英雄來描寫的,他有英雄的氣魄及行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導致了他的悲劇。
4.多種形式指導朗讀。
(二)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學生自學,歸納其他人物特點
1.具體對比分析張良和范增的性格特點。
張良和范增:(雙方謀士, 智囊團,事件演變的關鍵人物)
張良:對劉邦忠誠,“今事有急,亡去不義”。鯫生之計,劉邦沒有告訴張良,大事當前,張良不計。緊急關頭,張良運籌帷幄,沉著冷靜,深謀遠慮,能夠提出正確的策略。張良的話語行為并不多,但劉邦集團的一切活動,實際上都是張良導演的。
范增:根據劉邦入關前后的變化,過現(xiàn)象看到了本質,提出了策略,“急擊勿失”。鴻門宴上,數次目際、舉塊擊殺劉邦,項王不應。出齠項贓,說“君王為人不忍”,說明范增對項羽的思想還不甚了解。劉邦跑后,范增指桑罵槐說:”唉!豎子不足與謀!領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爾后的歷史證實了這一點??梢姺对鲇羞h見卓識,老謀深算。但處事浮躁,不該把矛盾暴露給敵方,后果被劉邦利用。
2.具體對比分析項伯和項莊的性格特點。
項伯、項贓都是項羽的部將。
項伯:講哥們義氣,為救友不顧失節(jié)。禁不住劉邦的拉攏,竟然做了劉邦的內應。“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這有什么不敢的呢,簡直是長劉邦的志氣,滅項羽的威風,這完全是替劉邦說話。“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更是對劉邦的贊賞 對項羽進行指責。難怪在項莊舞劍的時候,項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莊不得擊”。
項莊:沒有頭腦,劍術不佳,刺殺劉邦未成,笨拙無能。
四、鞏固拓展,提升認知
如果劉邦不去鴻門向項羽謝罪,會有怎樣的結局?假如《鴻門宴》中項羽一怒之下殺了劉邦,歷史又將如何演繹?
五、課堂小結,深入理解
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動作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語言精練生動,寥寥數語就能突出地刻畫出人物個性,我們應認真學習。
六、實際演練,布置作業(yè)
結合《鴻門宴》的學習,聯(lián)系古今人物對項羽的理解,談談自己對這一人物的看法。寫一篇隨筆,300—400字。
板書設計:
鴻門宴
項羽:為人不忍,剛愎自用
項莊:沒有頭腦,劍術不佳
張良:運籌帷幄,沉著冷靜
范增:老謀深算,處事浮躁
責任編輯:張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