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24-01-31 10:28 安徽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四)【參考答案】
課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1)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
(2)誦讀詩歌,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通過反復朗讀、小組討論,掌握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提高朗讀感悟和合作學習能力。
3.從形象入手,體會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對朋友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教學重點:
誦讀詩歌,體會詩意。
教學難點:
感受詩人對朋友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教學過程:
一、渲染導入,激發(fā)興趣
上課之初,教師發(fā)言:唐詩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詩歌是唐代文學藝術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全盛期。唐代詩人眾多,僅傳下姓名的詩人就有 2300 多,僅《全唐詩》中收入的唐詩就有 48900 多首,一個人每天背一首,得用 130 多年。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訴說悲歡離合,歌唱遠大理想,揭露社會黑暗,贊美大好河山,總之,唐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唐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領略一下唐詩那醉人的風采吧。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一)了解作者、寫作背景
提問:說一說,你對詩人李白有哪些了解呢?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作的呢?
要求:學生結(jié)合課前預習以及自己的了解,自主發(fā)言,教師歸納補充。
明確:李白,字太白,自號清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仙”。
背景: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為主的著名詩人。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據(jù)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二)揭示題目
提問: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求:學生結(jié)合課前預習以及自己的了解,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聞:聽說。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215~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寄:寄托,托付。
這首詩是作者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fā)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三)朗讀詩歌,感知內(nèi)容
1.要求:學生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并用“/”劃分詩句的節(jié)奏。
明確: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
3.學生齊讀全詩。
三、研讀詩歌,深入分析
第一:深入分析詩句,感悟內(nèi)容、寫法
1.提問:第一句寫了哪些事物?
要求:學生朗讀詩句,同桌交流,并回答。
明確:楊花,子規(guī)的啼鳴。
2.提問:寫這兩個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jié)。
(2)渲染氣氛:黯淡、凄楚的氣氛。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規(guī)的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提問:這句景物描寫運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
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引導:寫景的目的:一般詩文,寫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為了抒情,絕大多數(shù)景物描寫本身,就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景是為抒情作鋪墊(準備)。
5.提問:第一句是寫景,第二句是敘事。“聞道”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聞道:聽說。表現(xiàn)了作者對友人的驚惜之情。
6.提問:“過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樣的處境(狀態(tài))?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要求:學生同桌交流討論。
明確:遷謫之偏遠;道路之艱難;未及與朋友告別,朋友已走了很遠。表明作者內(nèi)心的悲痛,對友人的前途和命運的關切之情。
7.提問: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寄:寄托,托付。與:給。“愁心”即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牽掛之心;是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被貶而愁,為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8.提問:為什么要把“愁心”寄于明月?
~216~
要求: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指導點評。
明確:(1)明月是圓的,讓人想起“團圓”這個概念,如果月圓人不圓(全),就會引起望月人的情思。(2)明月升起時,天地之間是寧靜的,明月的光輝是柔和的,人們在夜的寧靜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
易引起無限的遐想。
……
9.提問:明月與輕風本來是沒有情感的,作者為什么還要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作者在這里把明月和輕風人格化了,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
把客觀事物人格化,能表達更強烈、更深厚的情感。
10.“直到”的“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要求:學生同桌之間交流討論。
明確:表現(xiàn)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達朋友身邊的焦急的心情。明月雖可寄托,長風雖然迅疾,但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邊畢竟需要時間,作者希望長風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點把自己對友人的牽掛與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邊。
11.提問:李白是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中哪個具體的語句能體現(xiàn)出這種浪漫的情懷?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后兩句。詩人與友人雖然遠隔萬里,山高水長,但卻能借明月長風傳達對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現(xiàn)實時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義的情懷。
12.引導:浪漫主義——運用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
第二:體會作者的情感
提問: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引導總結(jié)。
明確:詩人通過對暮春時節(jié)特定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第三:總結(jié)寫法
1.提問: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色?
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1)融情入景,景中見情,情景交融。
(2)客觀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強烈,更深沉。
2.提問: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難過之情也融入了所見之景中。那么詩中寫景的詩句是怎樣表現(xiàn)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人格化,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
四、鞏固拓展,提升認知
~217~
提問:大家還知道哪些以月寄情的詩句?
要求:學生自由發(fā)言。
五、歸納總結(jié),深入理解
請學生各抒己見,談談學了這首詩歌之后的感受。教師歸納補充:通過詩人豐富的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貶謫者。
六、實際演練,分層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請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述這首詩的意境。
3.課下搜集以“楊花”“子規(guī)”為意象的詩,并談談給你留下的感受。
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安徽分校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p>
備考資料預約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