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12-07 14:17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題。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這是一個極普遍的經(jīng)驗。自己在歡喜時,大地山河都在揚眉帶笑;自己在悲傷時,風云花鳥都在嘆氣凝愁。惜別時蠟燭可以垂淚,興到時青山亦覺點頭。
從這幾個實例看,我們可以看出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經(jīng)驗有密切關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經(jīng)驗,而美感經(jīng)驗卻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經(jīng)驗中的移情作用不單是由我及物的,同時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時也把物的姿態(tài)吸收于我。所謂美感經(jīng)驗,其實不過是在聚精會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復回流而已。
姑先說欣賞自然美。比如我在觀賞一棵古松,我的心境是什么樣狀態(tài)呢?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我的意識之中除了古松的意象之外,一無所有。在這個時候,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風亮節(jié)的類似聯(lián)想。我忘記古松和我是兩件事,我就于無意之中把這種清風亮節(jié)的氣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同時我又不知不覺地受古松的這種性格影響,自己也振作起來,模仿它那一副蒼老勁拔的姿態(tài)。所以古松儼然變成一個人,人也儼然變成一棵古松。真正的美感經(jīng)驗都是如此,都要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我們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屬于我還是屬于物的。
再比如說書法。其實書法可列于藝術,是無可置疑的。他可以表現(xiàn)性格和情趣。顏魯公的字就像顏魯公,趙孟頫的字就像趙孟頫。橫直鉤點等等筆劃原來是墨涂的痕跡,它們不是高人雅士,原來沒有什么“骨力”“姿態(tài)”“神韻”和“氣魄”。但是在名家書法中我們常覺到“骨力”“姿態(tài)”“神韻”和“氣魄”。
移情作用往往帶有無意的模仿。我在看顏魯公的字時,仿佛對著巍峨的高峰,不知不覺地聳肩聚眉,全身的筋肉都緊張起來,模仿它的嚴肅;我在看趙孟頫的字時,仿佛對著臨風蕩漾的柳條,不知不覺地展頤擺腰,全身的筋肉都松懈起來,模仿它的秀媚。從心理學看,這本來不是奇事。凡是觀念都有實現(xiàn)于運動的傾向。念到跳舞時腳往往不自主地跳動,念到“山”字時口舌往往不由自主地說出“山”字。
移情的現(xiàn)象可以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因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可具人情,本來無生氣的東西可有生氣。從理智觀點看,移情作用是一種錯覺,是一種迷信。但是如果把它勾銷,不但藝術無由產生,即宗教也無由出現(xiàn)。藝術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氣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離以及人和神的距離都縮小。它們都帶有若干神秘主義的色彩。所謂神秘主義其實并沒有什么神秘,不過是在尋常事物之中見出不尋常的意義。
美感經(jīng)驗既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態(tài)的往復回流,我們可以從這個前提中抽出兩個結論來:
一、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蘊深淺和人的性格密切相關。深人所見于物者亦深,淺人所見于物者亦淺。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這個人看來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個人看或以為它含淚凝愁,在另一個人看或以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諦。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我們可以說,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張而成。欣賞中都含有幾分創(chuàng)造性。
二、人不但移情于物,還要吸收物的姿態(tài)于自我,還要不知不覺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經(jīng)驗的直接目的雖不在陶冶性情,而卻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著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潤,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濁念。
(節(jié)選自朱光潛《談美書簡》,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物我合一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發(fā)生,因為我們根本就不分辨所產生的情感是屬于我還是屬于物。
B.“移情”是當我們聚精會神地關照審美對象時,就會產生把我們的生命和情感注入到對象中,使對象顯示出情感色彩的現(xiàn)象。
C.當觀察者喜歡時,看見大地山河都在揚眉帶笑。悲傷時,看見風云花鳥都覺得它在嘆氣凝愁時,他已經(jīng)獲得真正的美感體驗了。
D.人在觀賞古松時,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風亮節(jié)的類似想象。古松儼然變成一個人,人也儼然變成一棵古松。
1.【答案】C
【解析】C項,偷換概念。根據(jù)原文第一段“‘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這是一個極普遍的經(jīng)驗。自己歡喜時,大地山河都帶笑;自己悲傷時,風云花鳥都凝愁”和第二段“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經(jīng)驗有密切關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經(jīng)驗,而美感經(jīng)驗卻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經(jīng)驗中的移情作用不單是由我及物的,同時也是由物及我的”可知,選項中“他已經(jīng)獲得真正的美感經(jīng)驗了”表述有誤,這是移情作用,而不是美感經(jīng)驗。故本題選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美感經(jīng)驗中,移情作用不僅表現(xiàn)在把人的情感移置到物的身上,同時也有物的姿態(tài)對人的影響。
B.移情作用和美感經(jīng)驗二者關系密切,移情作用離不開美感經(jīng)驗,是產生美感經(jīng)驗的必要條件。
C.藝術和宗教的產生離不開移情作用,因為把人和物以及人和神的距離縮小,有賴于移情作用。
D.我們常說“字如其人”,顏魯公的字就像顏魯公,趙孟頫的字就像趙孟頫,這都是把墨涂的痕跡看作有生氣、有性格的東西,把字在心中所引起的意象移到字的本身上面去。
2.【答案】B
【解析】B項,混淆是非。根據(jù)第二段“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經(jīng)驗有密切關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經(jīng)驗,而美感經(jīng)驗卻常含有移情作用”可知,移情作用是可以離開美感經(jīng)驗的。故本題選B。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移情作用“是一種錯覺”,是指觀察者把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原本沒有生命的東西仿佛有了感覺、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動。
B.人們從一草一木之中見到生氣和人情,深淺程度不同,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張而成。
C.自然美景和書法等藝術作品都可以作為審美對象,不過人們在欣賞自然美景時要物我兩忘,而欣賞書法則只需要把握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
D.美感經(jīng)驗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著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潤的人,自然也可以少存濁念。
3.【答案】C
【解析】C項,無中生有。根據(jù)第二段“所謂美感經(jīng)驗,其實不過是在聚精會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復回流而已。姑且先說欣賞自然美。……再比如說書法”可知,自然美景和書法等藝術是作者為說明第二段結尾的觀點所舉的兩個例子,所以兩者作為審美對象,應該具有相同的需求。由第三段結尾“真正的美感經(jīng)驗都是如此,都要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我們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屬于我還是屬于物的”可知,人們欣賞自然美景時要物我同一,故欣賞書法也需要物我同一。原文并未提到欣賞書法藝術只需要把握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故本題選C。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