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7-13 17:44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生平與寫作背景,理清小說故事情節(jié)。
2.學習運用語言、動作、肖像和神態(tài)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習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把握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對孔乙己的批判與同情,明確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和封建社會的腐朽與病態(tài)。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人物刻畫和環(huán)境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孔乙己的復雜感情及對封建制度的批判。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四、教學過程
(一)名言輸出,導入新課
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著名作家魯迅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舊警醒著世人,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著名作品《孔乙己》,去體會魯迅先生筆下的封建社會。(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作者與背景
1.作者介紹
魯迅,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zhàn)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朝花夕拾》《吶喊》《彷徨》《而已集》《二心集》。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感知背景
快速默讀課文及課下注釋,感受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
明確: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稱帝表明復辟勢力猖撅,“五四”運動前后,科舉制度雖被廢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人民處于昏沉、麻木狀態(tài)。1917年中國的知識分子向封建文化教育進行抨擊,為了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魯迅先生繼《狂人日記》后,于1918年冬天創(chuàng)作了小說《孔乙己》。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朗讀文章第1-3段并思考下列問題。
(1)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
明確:地點——魯鎮(zhèn)咸亨酒店,時間——“這是20多年前的事”。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幾類人,分別有什么特點?
明確:長衫客:衣著長衫,坐著吃酒,趾高氣昂;短衣幫:衣著短衫,站著吃酒。
(3)酒店掌柜更喜歡哪一類人,從何看出?
明確:更喜歡長衫客,從掌柜對他們極力逢迎的態(tài)度中看出。
(4)思考討論,作者描寫咸亨酒店的環(huán)境有何作用?
明確:對咸亨酒店的環(huán)境描寫屬于典型環(huán)境的描寫,有助于刻畫孔乙己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露小說反封建的這一主題。
2.朗讀文章第4—6段
(1)結合段落,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是什么?
(明確: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夾雜傷痕”“花白胡子”表明他備受生活折磨,也能夠看出他竭力保持讀書人的姿態(tài),體現(xiàn)出他自視清高的性格特點,這充分說明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2)以前后四人為一小組討論:找出第四、六段的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能夠看出孔乙己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動作描寫—排、綻;神態(tài)描寫—漲紅了臉、不屑置辯、頹唐不安;從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窮酸、自命清高的性格。)
3.朗讀文章第7-9段
(1)孔乙己教小伙計寫“茴”字和給孩子們分茴香豆說明了他怎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對小伙計的不熱心表現(xiàn)出惋惜,及對孩子們說“多乎哉,不多也”體現(xiàn)出他的迂腐可笑,但同時也體現(xiàn)出他的善良誠懇。)
(2)思考:第九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各個場面不同人的笑,下啟孔乙己的悲慘結局;內(nèi)容上寄托著作者對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復雜感情。)
4.朗讀文章第10-13段
(1)討論:“忽然”一詞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忽然”說明偶然想起,上承“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下啟“他打折了腿”。)
(2)思考:孔乙己第一次出場和最后一次出場不同,有何作用?
(明確:通過對比說明封建制度不僅毒害了他的思想,還毒害了他的肉體;人們?nèi)詫λ⌒?,則說明了人的麻木不仁。)
(3)文章最后一段“大約”“的確”該如何理解?
(明確:沒有人確切講過孔乙己死了的消息,但從孔乙己的處境和遭遇來看,推測出他在這種生存環(huán)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會有人關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伙計說孔乙己死亡但并沒有確切的消息,所以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四)拓展延伸
集體思考:孔乙己的最終命運如何?自由發(fā)言。
明確:沒有死亡,但更加窮困潦倒;死亡,無人為他哀悼。
(五)小結作業(yè)
1.小結:教師帶領學生總結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獲。
2.作業(yè):對比魯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找出魯迅先生筆下人物的共同特點。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文文
上一篇: 高中語文《桂枝香·金陵懷古》教學設計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