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7-04 10:38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諸侯國不斷進行兼并戰(zhàn)爭的目的是( )。
A.討伐不向周王進貢的諸侯國 B.爭奪土地和人口,取得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
C.維護周王“共主”地位 D.促進奴隸制的瓦解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大諸侯國為爭奪土地和人口,取得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戰(zhàn)爭,其中第一個稱霸的是齊桓公,故本題選B。A、C錯誤,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爭霸已經(jīng)沖擊了周天子的地位,破壞了宗法分封制,因此AC錯誤;D錯誤,兼并戰(zhàn)爭客觀上促進了奴隸制的瓦解,但不是兼并戰(zhàn)爭的目的。故本題選B。
2.史書記載,漢武帝初年“嚴助、朱買臣皆侍中,貴幸用事,始與聞朝政。厥后,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進,而權勢出宰相右矣。”材料反映了漢武帝時( )。
A.內(nèi)侍干政,威脅皇權 B.崇尚黃老,清靜無為
C.倚重近臣,削弱相權 D.三分相權,加強皇權
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漢武帝初年,嚴助、朱買臣都在皇帝身邊侍奉,位貴權重;后來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也都是侍中,有權有勢出入宮廷而宰相在右(古代中國有“尊左”的習俗),反映了漢武帝倚重近臣(侍中),削弱相權,C項符合題意,正確;“內(nèi)侍干政,威脅皇權”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故A項排除;漢武時期,放棄了漢初無為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在方面采取積極有為的措施,故B項排除;漢武帝建立中朝,任用近侍參與,來削弱相權,不是分割相權你,故D項排除。故本題選C。
3.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選項中,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A.“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促進民族交融
B.“民多蔭附,蔭附者皆無官役,豪強征斂”——激化民族矛盾
C.“班賜冠服”——廢除鮮卑文化
D.“初立黨、里、鄰三長,定民戶籍”——削弱國家對人民的控制
3.【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就是斷絕“北語”即鮮卑語的流傳,而把“正音”即漢語作為官場通用的語言,促進了民族融合,故A正確;民多蔭附,蔭附者皆無官役,豪強征斂,激化了階級矛盾,不是民族矛盾,B錯誤;班賜冠服是按官位不同賜給漢官服裝,有利于民族融合,沒有廢除鮮卑文化,C錯誤;“初立黨、里、鄰三長,定民戶籍”,加強了國家對人民的控制,D錯誤。故本題選A。
4.中書省是中國古代重要的中央機構。以下對于中書省的描述,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太史公司馬遷曾任中書令 ②六部隸屬于中書省
③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 ④分中書省之權歸于六部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4.【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明朝政治體制的變化。①太史公司馬遷曾任中書令為西漢武帝時期;六部隸屬于中書省,是元朝一省二院時期,故②是元朝;③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為隋唐時期;分中書省之權歸于六部為明朝時期,明朝廢除中書省丞相,權歸六部,故④為明朝,綜上所述,正確的順序為①③②④,故B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
5.張海鵬的《中國近代通史》對某一歷史事件進行評述:“中國人民對政治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從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輕視社會民意的表達……中國工人階級成長為自為階級時代的到來,對中國未來的政治發(fā)展產(chǎn)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材料中的“影響”是指( )。
①革命任務的變化②革命指導思想的變化③革命性質(zhì)的變化④革命奮斗目標的變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五四運動。依據(jù)材料“中國工人階級成長為自為階級時代的到來,對中國未來的政治發(fā)展產(chǎn)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涉及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馬克思主義最終成為中國的指導思想,中共一大確立了黨的奮斗目標,故②④正確;五四運動是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標志,但革命任務依然的反帝反封,革命性質(zhì)也未發(fā)生變化,故排除①③;D符合題意,ABC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
責任編輯:欣欣
上一篇: 2023年特崗教師招聘地理模擬試題2
下一篇: 特崗美術教師考試易錯考點外國美術史6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