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6-13 16:14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八)清代文學
1. 下列關于《孔雀東南飛》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雀東南飛》結構完整、緊湊、細密。其情節(jié)的組織,采取雙線并進推進的方式。
B. 運用人物個性化語言,真實而又貼切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與心理活動。
C. 詩中的矛盾沖突在劉、焦夫婦同焦母、劉兄之間展開。D.《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七言敘事詩。
2. 下列文學常識有誤的一項是( )。
A. 樂府原是一個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來演變成一種文學體裁名稱,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是收集樂府歌詞最完備的一部總集。魏晉六朝到唐朝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后人模仿樂
府古題的作品也統(tǒng)稱樂府詩。
B. 明朝時期卓越的醫(yī)學家李時珍歷時 27 年編成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
C.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其代表作《離騷》等充滿了偉大的現實主義精神。
D. 蒲松齡是清朝文學家,時稱“聊齋先生”,現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為其書房提過一副對聯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3.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這首七律是對下列哪部作品的評 論 ?( )
A.《牡丹亭》 B.《三國演義》
C.《紅樓夢》 D.《桃花扇》
4. 下列不屬于“前四史”的是( )。A.《漢書》 B.《史記》
C.《后漢書》 D.《資治通鑒》
5. 下列各項中,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 李商隱,中唐詩人,與杜牧齊名,并稱為“小李杜”,生活在朋黨斗爭十分激烈的唐中葉后期,一生不得志,沒有任過重要官職,四十五歲死于鄭州。
B. 李商隱的主要成就在詩歌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優(yōu)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chuàng)作了 600 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C.《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內容是回憶往事,情調低沉,給人迷惘的感覺。 D.《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他通過對史實的描述和對比,諷刺了玄宗荒
誕誤國不能使自己的愛情長久。
6. 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 B.《左傳》的作者,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可能是魯國的史官。 C.《左傳》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論述行人辭令,敘事條理清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左傳》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公羊傳》《谷梁傳》都是對《左傳》的解讀。
7. 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說明,有誤的一項是( )。
A. 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主張廢棄六朝以來華而不實的駢儷文, 創(chuàng)作內容充實、形式自由的散文,并稱“韓柳”。
B. 白居易,字樂天,是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又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人, 在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上,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
C. 蘇軾詩論中有“元輕白俗”“郊寒島瘦”之語,其中“元”“白”“郊”“島”分別
是指唐朝詩人元稹、白居易、孟郊和賈島。
D. 在文學史上被稱為“鬼才”的詩人,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
8. 下面中國古代詩人與其藝術風格對應不符的是( )。
A. 杜甫,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風格沉郁頓挫。
B. 岑參,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詩歌慷慨豪邁。
C. 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詩歌秀麗華美。
D. 杜牧,是晚唐杰出詩人——豪邁不羈和情絲纏綿相結合,清麗俊爽。
二、古詩文填空
1. 脫我戰(zhàn)時袍, 。當窗理云鬢, 。(《木蘭辭》)
2.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 。(王勃《滕王閣序》)
3. 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對遠方親人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4. 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
?”(《論語·學而》)
6. 王維的《使至塞上》一詩中,“ , ”描繪了奇特的塞外風光,畫面壯麗,意境雄厚。(王維《使至塞上》)
7. 李商隱《錦瑟》中借鮫人泣珠和良玉生煙的典故抒情的兩句是:
8. 杜牧《阿房宮賦》中“ , ”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的告誡。
9.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 。(白居易《琵琶行》)
10. 在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 , ”兩句寫月光與水波蕩漾,閃爍著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塊美玉,體現了一種動靜結合的美。
11. 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摹寫山勢高危,行人步履維艱、神情無奈的句子是:
12.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