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ingxia.hteacher.net 2023-05-05 14:45 寧夏教師資格證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案例分析——教師教學評價
1.答題思路
案例分析題特點之一是理論聯(lián)系材料。因此除了掌握好必要的理論知識外,如何思考,如何 聯(lián)系材料,形成嚴謹?shù)拇痤}思路也很重要。具體可以分為以下三步:
(1)審題。
問題有幾問;是否限定答題角度;查找關鍵詞。
(2)分析材料。
在通讀材料的基礎上,與題目要求結合,尋找材料中的關鍵詞語。重點是 一句句分析,在關鍵詞語后標記,對應相應的理論。
(3)答題。
結合材料及理論回答問題,做到有理有據(jù)。無論有幾問,無論是否限定答題范圍,在具體的作答過程中,最核心的內(nèi)容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 際,具體分為以下三步:
(1)敘。綜合回答所體現(xiàn)出的理論依據(jù)。
(2)析。結合材料,具體說明其理論來源。
(3)評。是否可倡導推廣??梢缘恼f明其積極作用,不可以的要談出更加合理的方法。
2.常用理論依據(jù)
案例分析答題中,對于理論知識,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把握:
(1)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其中在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尤為重要。
(2)不同教學方面在不同學段的要求。比如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
(3)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案例中體現(xiàn)出哪些教學方法,并能分析相應的優(yōu)缺點。
(4)是否具有引導性、層次性。教師在教學中是否發(fā)揮引導作用,所涉及的內(nèi)容、設計的 問題等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除此之外,在解答時,也要結合具體的題目要求,注意分析題目是否有答題范圍。
【經(jīng)典例題】
閱讀《故都的秋》教學實錄(片段),完成問題。
師:那我們來想一想,這些平素讓他魂牽夢縈的景色,現(xiàn)在到了故都,他為什么不著力的寫, 而只是匆匆的一筆帶過,反而大寫牽?;?、槐蕊、秋蟬、秋雨、秋棗呢?這是什么原因?如果是 你,你會這樣安排嗎?
師: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借鑒一下別人的想法,看能不能對自己有所啟發(fā)?想通了就說。
生 1:我不會這樣安排,但我覺得他的安排也有道理。我認為他是從秋味這個角度來寫故都 的秋的,而牽?;?、槐蕊、秋蟬、秋雨、秋棗更能表現(xiàn)秋味,它們是秋天的代表性景物,選擇它 們更有典型性。
生 2:作者想從平凡中寫出不平凡的味道來。
生 3:作者從自己身邊普通的事物來寫對秋的感覺,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師:是呀。作品就是要引起共鳴的。陶然亭那些地方有些人不一定到過,我們中是不是有沒有到過的?(學生中有點頭的)所以,若你寫了,大家不一定能和你溝通。很有道理。還有其他 的解釋嗎?
生 4:從細小的東西入手,細小的就這么有秋味,大處就更不用多說了。
生 5:回到了故鄉(xiāng),會感到一草一木都是親的,所以一草一木都滲透著秋味。
師:好,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但大家不知道注意過這樣一個現(xiàn)象了沒有。外地人聽說咱們 成都的是都江堰、杜甫草堂、樂山大佛等,但是不是只有到了這些地方才能感到我們成都的文化 氛圍,那種成都味呢?
生 1:不是!成都的特色是蔓延在生活中的。 師:那同學們,要是讓你們描寫成都的味道,你們會從哪里著手描寫呢?
生 2:成都大街上,彌漫著火鍋味的川普,路兩旁琳瑯的成都風味的小吃,還有大大小小的 茶館,嘩啦啦的麻將聲,都是成都獨特的風味。
師:那同學們,如果老師提起北京你腦海里出現(xiàn)的是什么?
生:故宮、天安門、長城…… 師:對,是北京的這些代表性的地方。那你去了之后呢?是不是非得到了這些地方才能感到 那種京味呢?
生:不是。
師:我們在那小胡同里依舊能感覺到那種京韻京味,所以郁達夫沒去之前想的和去了之后寫 的不一致,我們能夠理解。這是一個方面。另外我們想,他所提到的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 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這些地方都是京都的名勝。這是歷史留下來的外在 的印痕,而外來人是最易注目的,那些滲透于骨髓里的傳統(tǒng)神韻,卻存在于北平普通老百姓的日 常生活中。而且游人如織的地方給人的感覺是什么樣的?
生:吵鬧的、擁擠的。 師:是吵鬧的、擁擠的。也就是說給人的感覺是暖的、熱的。如果寫這些地方,和我們本文 的基調一致嗎?吻合嗎?
生:不吻合。
師:與本文的基調不吻合。所以,你看與本文的基調不吻合的作者就點到為止。再加上我們 剛才說的那些原因,所以雖然讓他魂牽夢縈,但作者只是匆匆的一筆帶過,這就是圍繞中心來選 材,這樣寫就叫不蔓不枝。
問題:
(1)分析教師在學生品讀語言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2)分析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什么值得借鑒之處,結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
【參考答案】
(1)①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
語文教學中只有充分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才 能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從 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fā),運用類比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在領悟深層的思想感情 時,要求學生調動全部的生活積累,運用想象去品味這些“景物”,從而接近作者心靈,觸摸作 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了作者對故都的秋景除了有喜愛、向往之情,還有一種深深的憂郁感。給學 生充分自由的閱讀時間與本文直接對話,使學生帶著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去品讀語言,和作者對話,達到一種物我兩忘、人文合一的境地和效果,從而可以獲得對課文的真正的理解,產(chǎn)生有 個性化的審美體驗。
②通過閱讀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描寫的各種形式的“景物”,引導學生調動全部的生活體驗, 運用想象去仔細品味這“景物”,從而真切地理解作者隱藏在這“景物”中的“情”味,理解作 者詳略寫作的意圖,更好地走進作者的世界。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2)①教師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進行提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合作解決問題。對于故都景色的描寫,作者 的安排對于學生理解來說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教師能夠很好地結合學生的生活情況,采用類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作者的感受,更加有助于學生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學生也能夠更好地體會出作者對于故都深切的思念。
②教師能夠把學法指導有機地滲透到教學中去
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根據(jù)課文的具體特點解釋相應而具體的自學方法,引導學生的自悟學法,同時又不失時機的幫助學生總結和歸納有效的學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充當了引導的角色,更多的情況下是給予學生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親身去體會到作者描寫的意圖和所要表達的感情。并在最后對于學生的回答進行梳理總結,讓學生能夠很好地在寫作中采用這種“不蔓不枝”的方法,更好地突出情感。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寧夏分校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取?
備考資料預約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關于華圖
新手指南
網(wǎng)站產(chǎn)品
公眾號
視頻號
備考群
投訴建議:
電話:400-8989-789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