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2-10 14:33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四、聲現(xiàn)象
(一)聲音的產(chǎn)生(振動產(chǎn)生聲)
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則發(fā)聲停止。物體振動頻率越大,音調(diào)越高;頻率越小,音調(diào)越低。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靠介質(zhì)傳播,氣體、液體和固體都可以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2.固體(金屬和玻璃)中聲音傳播速度最快,約5000米/秒。介質(zhì)密度越大,聲音傳播越快。在液體中第二,約1500米/秒。氣體排第三,約340米/秒。
【例1】以下關于力的方向的說法,錯誤的是:
A.彈力的方向與彈性形變的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C.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的
D.壓力的方向垂直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物體
【解題技巧】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zhì)量成正比??芍?,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垂直向下”說法錯誤,C項當選。
因此,選擇C選項。
【例2】下列詩詞與其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對應錯誤的是:
A.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光的散射
B.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聲音依靠介質(zhì)傳播
C.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能量轉化
D.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光的反射和沿直線傳播
【解題技巧】“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出自唐代詩人虞世南的五絕名篇《蟬》,意思是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比它的波長大的障礙物時容易被反射,遇到小于其波長的障礙物時,就會朝各個方向散射,遇到一些松軟多孔的物質(zhì)時,則會很容易被吸收。由于近地的障礙物(建筑物、灌木叢、草皮、土壤等)較多,因此,聲波近地傳播就很容易被反射、散射和吸收。而蟬是“居高”而鳴,高處空曠,障礙物少,蟬聲在傳播過程中被反射、散射和吸收得很少,自然也就能傳得很遠了。
因此,選擇B選項。
【試題】
1.下列生活現(xiàn)象與所蘊含的物理知識,對應錯誤的是:
A.拍打衣服能清除表面灰塵——慣性作用
B.橡皮筋受力發(fā)生形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踩下剎車后汽車慢慢停下來——摩擦力的作用
D.利用鉛垂線判斷墻壁是否垂直——重力方向垂直向下
2.關于成語中的科學現(xiàn)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浮光掠影”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
B.“并駕齊驅(qū)”說明兩者是相對靜止的
C.“余音繞梁”體現(xiàn)了聲音的傳播和反射
D.“以卵擊石”中卵相對于石頭來說是受力物體
3.下列關于蒸發(fā)和沸騰的說法錯誤的是:
A.蒸發(fā)是在表面進行,沸騰是在表內(nèi)外同時進行
B.蒸發(fā)是吸熱反應,沸騰是放熱反應
C.蒸發(fā)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沸騰需要到特定溫度進行
D.蒸發(fā)自身溫度下降,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