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1-30 15:33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16.王老師在教室里貼了一個“壞孩子”榜,哪些愛講話愛打鬧的小朋友都榜上有名,王老師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維護教師權威
B.合理,體現(xiàn)了對幼兒的嚴格要求
C.不合理,沒有認真?zhèn)湔n上課
D.不合理,沒有尊重幼兒人格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教師職業(yè)道德,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內容是:愛國守法、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終身學習,重點考核的內容是關愛學生。“關愛學生”要求教師要做到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結合題意,汪老師因為“愛講話、愛打鬧”就把學生歸入“壞學生”的行列,沒有做到公平公正對待學生,其行為是不尊重學生人格的表現(xiàn),是錯誤的、不合理的。故本題選D。
17.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史的歷史事件中,標志著進入東周時代的是( )。
A.大禹治水
B.牧野之戰(zhàn)
C.三家分晉
D.烽火戲諸侯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史常識。
選項A,大禹治水發(fā)生在夏朝建立之前,大禹治水有功而被推舉為族長。大禹死后,把自己的權利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建立了夏朝,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標志著我國進入奴隸社會,不符合題意。
選項B,牧野之戰(zhàn)發(fā)生在商朝末年,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zhàn),是周武王聯(lián)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wèi)河以北,新鄉(xiāng)市附近)進行的決戰(zhàn)。由于帝辛(商紂王)窮兵黷武,殘暴不仁,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后兵敗自焚,商朝滅亡。
選項C,三家分晉是指東周時期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歷史上,“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和戰(zhàn)國的分水嶺。
選項D,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末年周幽王,為求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各諸侯,屢次戲耍之后,諸侯們都不相信周幽王的號召,即使看見烽火燃起,也覺得是周幽王的戲弄,便不再聽令出兵。后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最終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開始了東周時期,西周時期到此結束。
題干問的是標志著進入東周時代的事件,本題選D。
18.明治維新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有( )。
①日本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基礎相對薄弱 ②倒幕派用武力推翻了幕府統(tǒng)治
③明治維新的措施行之有效 ④西方列強暫時停止了對日本的侵略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世界歷史。日本明治維新取得成功的客觀原因或外部條件是日本有相對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明治維新時,世界處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爭奪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來,西方列強侵略矛頭主要指向中國,加上亞洲民族運動的興起,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牽制了西方列強的勢力,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但“停止”的說法表述錯誤,故④錯誤;①②③都是其成功的主觀原因或者內部條件,故①②③正確。故本題選C。
19.( )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qū),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A.洪澤湖
B.巢湖
C.太湖
D.洞庭湖
【答案】C
【解析】
A項錯誤,洪澤湖,是我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地處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納淮河巨浪,東泄長江、黃海。
B項錯誤,巢湖曾稱南巢、居巢湖,俗稱焦湖,是位于長江中下游的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東、肥西、廬江二市三縣環(huán)抱。
C項正確,太湖,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qū),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D項錯誤,洞庭湖,古稱云夢、九江和重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處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xiāng)和南縣等縣市。
故本題選C。
20.京劇臉譜采用不同色彩來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其中白色用來表現(xiàn)( )。
A.忠勇俠義
B.剛烈正直
C.粗豪暴躁
D.陰險奸詐
【答案】D
【解析】
京劇臉譜中,白色一般表示陰險奸詐,如曹操、趙高。A項忠勇俠義一般用紅色來表現(xiàn),如關羽、姜維、常遇春;B項剛烈正直一般用黑色來表現(xiàn),如包拯、張飛、李逵等;C項粗豪暴躁一般用藍色或綠色來表現(xiàn)。故本題選D。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文文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