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2-11-09 17:23 中國教師資格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在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考試中,《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一篇重要的文章。這篇短新聞出自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之手,原載于《紐約時報》,被譽為“美國新聞寫作中不朽的名篇”并獲得了新聞界最高獎項“普利策獎”。它打破了傳統(tǒng)新聞寫作的窠臼,在新聞中大膽地表達了記者的感情,激情洋溢地抒發(fā)了對法西斯暴行的深惡痛疾,對自由、解放、新生的無比珍惜之情。
一、教學目標
1.收集資料,了解奧斯維辛的歷史,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了解新聞寫作中將情感寓于敘述之中,打破“零度寫作”的特殊寫法。
2.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理清文章的結構,抓住看似平靜的敘述語言體會作者強烈的感情和寫作意圖。
3.教育學生牢記悲慘歷史,珍惜和平,尊重人性,以史為鑒,把握當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理清文章的結構,抓住看似平靜的敘述語言體會作者強烈的感情和寫作意圖。
難點:教育學生牢記悲慘歷史,珍惜和平,尊重人性,以史為鑒,把握當下。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圖片)
同學們,大家看到這些圖片有怎樣的感受?(殘忍、血腥、沒有人性)
這里就是被記者羅森塔爾稱為“人間地獄”的奧斯維辛,今天我們就跟隨記者的眼光和腳步,去看看那段可怕的歷史,牢記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了解在奧斯維辛發(fā)生的歷史慘案。
明確: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的勞動營和滅絕營之一,素有“死亡工廠”之稱,其遺址位于波蘭南方的小城奧斯威辛,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大約有110萬人在這一集中營被殺害,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
2.學生整體閱讀課文,明確文章內(nèi)容,閱讀過程中用筆勾畫出都參觀了哪些地方,了解大概的參觀順序。
明確:毒氣室(恐怖、終生難忘)——焚尸爐(茫然、渾身發(fā)抖)——女牢房(驚懼、張大嘴巴)——試驗室(慶幸、羞紅了臉)——長廊(注目、發(fā)人深思)——地下室(窒息、祈求禱告)。
(三)深入研讀
1.新聞的標題往往是最吸引人的所在,這篇新聞的標題能吸引你的興趣嗎?為什么?(學生閱讀課文,說出自對這個新聞標題的感受)
通過閱讀新聞標題《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我們可以問出幾個問題。
(1)為什么沒有新聞呢?
明確:這里殘酷的歷史已經(jīng)成為過往,如今一切都很平靜的樣子,十四年前的血腥歷史已經(jīng)被很多人報道過很多次,這里沒有什么新的事情值得報導。
(2)既然這里的事情并不符合新聞的時效性要求,那么作者在這篇文章里都寫了些什么呢?
明確:1-3段及16段寫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現(xiàn)狀。
4-5段寫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地理位置和歷史。
7-15段寫了參觀者面對各種殘酷歷史的反映和感受。
(3)從文中找一找,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新聞呢?
明確:文章第6段,記者寫這篇文章是出于一種責任感,緬懷遇難的人們,揭示歷史的殘酷,警示人們永遠不要忘記戰(zhàn)爭對人類的荼毒。
2.作者對這里的哪些描述最能激發(fā)你的感情?為什么?找出來讀一讀并說說作者在這些句子中蘊藏著怎樣的情感。
明確:
(1)“玻璃室內(nèi)成堆的頭發(fā)和嬰兒的鞋子。”
明確:這是多么殘酷的畫面,有多少鮮活的生命被殘忍的納粹所剝奪,他們甚至連幼小無助的孩童都不放過,這是對生命的踐踏,是慘無人道的暴行。
(2)“這些三層的長條盒子……五到十個人睡覺。”
明確:這樣狹窄的地方卻要被迫容納那么多人,可知當時人們在集中營的生活條件是多么惡劣,這是對人格的侮辱,納粹根本不把集中營中的難民當做人來對待,這是對人尊嚴的踐踏。
3.這篇文章不同于常規(guī)的新聞內(nèi)容,有大量主觀感受的描寫,你覺得這可以被叫作新聞嗎?
明確:作者突破了新聞“零度寫作”“客觀報道”的特點,在敘述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從細節(jié)里凸顯出自己強烈感情,引發(fā)熱愛和平者的共鳴,從而獲得了“普利策”新聞大獎,是一篇當之無愧的報導。
(四)拓展延伸
學習了文章后,大家對戰(zhàn)爭有什么自己的思考呢?是否體會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呢?事實上戰(zhàn)爭對人類的摧殘是巨大的,給無數(shù)人帶來痛苦與災難,在今天這樣的和平年代,我們要珍惜當下,把握當下,銘記歷史,尊重歷史。
(五)小結作業(yè)
請學生課后觀看《南京大屠殺》,寫寫自己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學生經(jīng)過本課的學習,明白了和平的珍貴,但可能不能深入到尊重每個人的生存權利的層面上,需要在課程中強化這方面的引導。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云云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