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10-28 14:51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道德教育的( )模式是當代德有理論中流行最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是由瑞士學者皮亞杰提出,而后由美國學者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的。該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發(fā)展。
A.認知 B.體諒 C.社會模仿 D.價值澄清
2.班級管理是一種微觀、具體的學校管理層次,現代中小學校班級管理的基本內容中,( )在班級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班級管理工作中具有端正方向、增強動力和優(yōu)化風氣的作用。
A.集體生活 B.體育衛(wèi)生 C.德育 D.教學
3.上課時,當我們注意看黑板上的字時,黑板上的字成為我們知覺的對象,而黑板、墻壁、老師的講解、周圍同學的翻書聲成為知覺的背景;當我們注意聽教師的講解時,教師的聲音便成為我們知覺的對象,周圍同學的翻書聲、進入視野的一切便成為我們知覺的背景。這是知覺的( )特性。
A.選擇性 B.理解性 C.整體性 D.恒常性
4.“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育是我國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德育的意義不包括( )。
A.是促進智育的唯一條件 B.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C.是青少年成長的條件和保證 D.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條件和保證
5.通過觀察實物、演示實驗、到工廠或農村進行實地參觀訪問等方式獲得直觀經驗屬于( )。
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 C.言語直觀 D.知識直觀
6.下列觀點或做法中,違背了人的身心發(fā)展“內外因相互作用論”的是( )。
A.將教育看作“塑造心靈的藝術”,認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B.在教學中設法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并引導學生通過積極的途徑重新建立平衡
C.在德育中以理服人、以事實服人,啟發(fā)學生覺悟
D.認為“教育在于等待兒童的成長”
7.小明對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他認為學習物理能探索分析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了解萬事萬物運行的規(guī)則,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明身上所體現的學習動機是( )。
A.認知內驅力 B.自我提高內驅力 C.附屬內驅力 D.外部動機
8.學生出現下列哪種情形時,教師最適合采用懲罰的方式來進行教育?( )
A.存在認知錯誤 B.明知故犯 C.學習積極性不高 D.情緒失控
9.我國最早采用的班級授課制是在( )。
A.1862年 B.1898年 C.1902年 D.1922年
10.學生學習是為了贏得地位和自尊,這種學習動機屬于( )。
A.附屬內驅力 B.自我提高內驅力 C.認知內驅力 D.內部求知欲
【參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模式。德育模式包括認知、體諒、澄清、社會模仿、價值澄清模式。其中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最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故本題選A。
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班級管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是班主任的基本職責。德育在班級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班級管理工作中具有端正方向、增強動力和優(yōu)化風氣的作用。故本題選C。
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知覺的基本特性。知覺的基本特性包括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恒常性。其中,選擇性是指按照某種需要和目的,主動而有意地選擇少數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為知覺的對象,或無意識地被某種事物所吸引,以它作為知覺對象,對它產生鮮明、清晰的知覺映象,而把周圍其余的事物當成知覺的背景。題干中在強調對象和背景的關系,符合知覺的選擇性。故本題選A。
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的意義。德育的意義:(1)德育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基礎和保障;(2)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3)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故BCD選項正確。德育對教育其他子系統(tǒng)都起到方向性保證的作用,不僅對智育有作用。因此A選項錯誤。故本題選A。
5.【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實物直觀。實物直觀是指通過直接感知要學習的實際事物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例如,觀察標本、演示實驗、到工廠或農村進行實地參觀訪問等。故本題選A。
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內外因相互作用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發(fā)展是個體的內在因素(如先天遺傳的素質、機體成熟的機制、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等)與外部環(huán)境(外在刺激的強度、社會發(fā)展的水平、個體的文化背景等等)在個體活動中產生作用的結果。A選項屬于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外鑠論,不屬于內外因相互作用論。A選項將教育看作“塑造心靈的藝術”,認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外鑠論的觀點。故本題選A。
7.【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認知內驅力。認知內驅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需要。這種動機指向學習任務本身,滿足這種動機的獎勵是由學習本身提供的。認知內驅力屬于內部動機,是最重要而穩(wěn)定的動機。題干中小明對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認為學習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屬于認知內驅力。故本題選A。
8.【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懲罰。懲罰是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給予否定或批評處分,防止這種行為再次發(fā)生的教育手段。選項中的ABC都是學生可能會發(fā)生的正常的行為,只有B是不良行為。故本題選B。
9.【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機構和時間。在中國,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首先采用班級授課這一組織形式。故本題選A。
10.【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奧蘇貝爾對學習動機的分類。奧蘇貝爾把學習動機分成三類: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其中,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指個體由自己的學業(yè)成就而獲得相應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題目中“為了地位和自尊”屬于自我提高內驅力。故本題選B。
責任編輯:郭爽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