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指南》藝術領域目標的內涵與價值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9-10 17:38 中國教師資格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南京師范大學 孔起英

華東師范大學 華愛華

問題1:

藝術教育有兩個重要的學科門類,那就是音樂和美術,而且這兩種藝術門類在知識技能的學習上有很大的差異。為什么《指南》領域沒有將音樂和美術作為子領域,而是分為“感受與欣賞”和“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兩個子領域呢?

答:

這正是《指南》所要傳達的一種價值理念,即改變幼兒園藝術教育領域的小學化、學科化傾向,改變重技能訓練、輕感受表現(xiàn)的幼兒園藝術教育現(xiàn)狀。因為,幼兒的藝術學習還沒有到按音樂、美術的學科邏輯,來專門進行知識技能訓練的階段,而藝術的審美感受和審美表現(xiàn)則是音樂、美術共同指向的目標,何況審美的教育還不僅僅局限于音樂和美術的活動。

“感受與欣賞”和“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這兩個子領域之間的邏輯結構,主要就在于“感受”與“表現(xiàn)”的關系上,因為欣賞也是一種感受,是更深入的感受,而創(chuàng)造也是一種表現(xiàn),是更獨特的表現(xiàn)。“感受與欣賞”是“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的前提,藝術教育就應該從“感受與欣賞”入手,在此基礎上進行“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

問題2:

這幾條目標似乎主要是情感態(tài)度的,很難作為教學的抓手。作為一線教師,在幼兒園總要分別進行音樂活動和美術活動的,除了情感態(tài)度外究竟要教給幼兒一些什么呢?《指南》似乎沒有明確的提示。即使在各年齡的表現(xiàn)中,也只是提到要能夠繪畫、手工,能夠唱歌、敲打節(jié)奏,能夠用這些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等,但具體在繪畫、手工、唱歌、舞蹈等藝術形式中要學會哪些技能還是沒有明確指出,那豈不是還要教師自己來發(fā)揮嗎?

答:

正如問題中所提到的,藝術領域的目標強調了幼兒對藝術的“情感態(tài)度”。我們可以看到,四個目標中的三個用了“喜歡”這個詞。這就告訴我們,幼兒園的藝術教育重在藝術興趣的培養(yǎng),而各年齡所列的典型表現(xiàn),正是我們用以觀察幼兒是否具有藝術興趣的一些表現(xiàn)特征。長期以來,我們的幼兒園藝術教育對此是忽略的,盡管所有的教師在進行音樂美術教學時,都不會漏寫激發(fā)興趣這一條目標,但事實上一旦在教學和評價的過程中強調了“技能”的時候,幼兒的興趣就已經(jīng)喪失了。

教幼兒什么,幼兒就不喜歡什么,這就是教育的負效應。正如一位專門搞幼兒圖畫書插畫的專業(yè)美術工作者對我說,你們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是在“教幼兒如何畫畫,而沒有教幼兒喜歡畫畫”。這句話,也被一個幼兒家長所舉的例子證實了,她在報上寫了一篇題為《成人的世界幼兒的畫》的文章,說她的女兒很愛畫畫,1歲半起就總喜歡拿筆涂涂畫畫,雖然畫得成人看不懂,但孩子總能指出自己畫的是什么,甚至每一根線條表示的是什么。但是當她帶女兒去了一次外面的美術興趣班,就讓孩子大受挫折,盡管那次美術班畫的畫簡單到只是給蝴蝶的翅膀上畫幾個點,但她女兒總不能符合教師的要求,不是畫得太大,就是太小。家長決定不再送孩子去美術班了,認為還是在家自由自在地想畫什么就畫什么更好。但上幼兒園以后,家長便無奈了。一次畫小草,老師的要求是每三根小短線形成的三叉為一棵小草,但孩子畫不好,認為小草不是這樣的,一定要按自己的方法畫一根根短線,最后竟然嚎啕大哭。涂色時,她總是涂到輪廓線的外面,為了不涂到外面,竟然無奈地要求她的外婆拿著她的手來涂。教師還會拿著孩子的畫對家長說,畫畫時不認真,所以畫錯了……家長感嘆道:我可以不讓她到外面的美術班去,但我總不能不讓她去幼兒園吧!可想而知,這樣的藝術教學,怎么能培養(yǎng)起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呢?

這就是《指南》為什么用了三個“喜歡”來表述目標,將興趣作為藝術領域目標的重點。

問題3:

《指南》藝術領域的第一個目標是“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從各年齡段的表現(xiàn)來看,似乎陳述的內容都是幼兒的一種天性。因為幼兒本來就喜歡自然,容易被自然界的聲音形態(tài)所吸引,并且喜歡模仿,還用得著作為目標來提出嗎?

答:

確實這與幼兒的天性相關,而這一個目標就是告訴我們,幼兒教育是一種順應天性的教育,否則天性會被不好的教育泯滅。

我們知道,幼兒是用感官和雙手來探索世界的,是通過顏色、聲音和形狀來認識事物并激發(fā)情感的,教育正是要利用好幼兒的這一天性,通過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和體驗,能培養(yǎng)感官的敏銳,心靈的敏感。為什么同樣對周圍的美景有的人會特別敏感,并有強烈情感體驗,而有的人則視而不見,或見而無動于衷,這就是與他從小是否接受審美熏陶即“感受美”的培養(yǎng)有關。為什么同樣要求畫一幅意愿畫,有的人能夠立即揮筆成就,而有的人卻抓耳撓腮,什么也畫不出來,這就是與他的感知經(jīng)驗和頭腦中的表象豐富與否有關。感受與欣賞是一種審美素養(yǎng),長期以來,我國兒童藝術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教了很多技能,卻很少去大自然,去劇院和美術館進行審美體驗。所以,對幼兒來說,首先是感受美,只有在真實情景中感知真實事物,并由此積累起豐富的感知經(jīng)驗,才有助于幼兒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從而提高藝術表現(xiàn)的能力。

問題4:

什么是表現(xiàn)力呢?我們怎么理解《指南》藝術領域的最后一個目標“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能力”,這里的“能力”包括藝術的技能嗎?

答:

雖然表現(xiàn)能力中含有表現(xiàn)技能的要素,但兩者不能劃等號。為什么有的人唱歌雖然用技很高,但不打動人,而有的人演唱技巧雖然一般,但是卻聲情并茂讓人感動。因為前者只是炫技沒有用情,后者則對歌曲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前者只是唱給別人聽,后者卻在向別人表達自己的內心。舉個幼兒畫畫的例子來說,一個幼兒從來也沒見過小雞,但老師讓他畫小雞,于是教他:一個圓是頭,一個圓是身體,加一個小三角是嘴巴,幼兒學會了畫小雞。但這對幼兒來說,他們只知道兩個圓和一個小三角合在一起,老師說這是小雞,他們學會了畫小雞的技能,盡管那兩個圓畫得再圓,卻沒有對小雞的表現(xiàn)力,因為他畫的是老師告訴他的小雞,而不是自己感知過的小雞,因此所畫的小雞沒有自己的內在情感和想法。而另一個幼兒自發(fā)地畫了一個圓,在這個圓上面密密麻麻地點了很多小點,他說,這是媽媽在砧板上剁餃子餡。顯然,這幅簡單的畫卻極其富有表現(xiàn)力,哪怕這圓畫得再不圓。因為這是他在表現(xiàn)自己的親身感受,媽媽剁餡時菜刀雨點般地落在砧板上的動態(tài)被他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所以,《指南》藝術領域的這個目標下所陳述的各年齡階段的典型表現(xiàn),只是將一些基本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作為幼兒表達自己的一種手段列出來的,比如“能通過哼唱、即興表演或給熟悉的歌曲編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能用自己制作的美術作品布置環(huán)境、美化生活”。至于表演得怎樣,畫得如何,基本上沒有從技能水平上表述。那么教師的指導也就是對幼兒自發(fā)表現(xiàn)的支持,即當幼兒在表現(xiàn)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幫助幼兒滿足他們自我表現(xiàn)的需要即可。

問題5:

除了通過對美好事物的感受與體驗來提高幼兒對美的表現(xiàn)能力,那么通過教學來提高幼兒的技能,是不是也能提高他們的表現(xiàn)能力呢?兩者雖不等同,但在藝術教育中是不是同樣重要呢?

答:

至少在幼兒階段,表現(xiàn)能力比表現(xiàn)技能更重要,這是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因為藝術是幼兒的一種語言,當幼兒還不能或不善于運用口語和書面語言的時候,他們天生會用肢體動作、用聲音和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感受;藝術也是幼兒的游戲,藝術的材料和工具是幼兒的玩具,他們用把玩這些材料和工具時的肢體動作、聲音和圖形進行想象,表征不在眼前的事物,反映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象征性地實現(xiàn)在現(xiàn)實中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因此他們感興趣于過程不在乎結果,幼兒藝術的創(chuàng)造能力,就是在大量游戲化的表現(xiàn)機會中發(fā)展起來。呵護最純真的天性,培養(yǎng)藝術表現(xiàn)的興趣,才是早期藝術教育的重點,因為幼兒還不需要進入到專業(yè)訓練的階段。

關注公眾號

責任編輯:王道垣

教師教育網(wǎng) 教育信息網(wǎng) 人事考試網(wǎng)

>>更多教師資格證國考相關信息/資料查看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保教知識與能力》試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考前必考點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活動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教師對幼兒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小銜接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環(huán)境

精彩推薦

換一換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咨詢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