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fā)展理論主要流派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8-31 14:08 中國教師資格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行為主義學說

(一)華生早期行為主義

華生提出的學習學說,本質(zhì)上是一個刺激與一個反應之間的聯(lián)系。他認為人的心理本質(zhì)是行為,行為是可以預測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預知反應,已知反應就能推斷出刺激,這就是“刺激—反應”理論。

(二)斯金納新行為主義

斯金納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強化、消退和懲罰。

(1)強化:認為強化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撤銷懲罰)之分,又稱為積極強化和消極強化。正強化通過呈現(xiàn)某種刺激增強反應發(fā)生的概率;負強化通過中止某種(討厭的)刺激來增強反應發(fā)生的概率。

(2)消退:消退就是有機體在做出某一行為反應后,不再有強化物伴隨,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fā)生概率會降低,稱之為消退。

(3)懲罰:懲罰是當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后,呈現(xiàn)一個厭惡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發(fā)生的過程。

(三)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他認為兒童社會行為的習得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現(xiàn)實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來完成的。他做了著名的“波波玩偶實驗”來證明他的觀點。

(1)社會學習理論把學習分為參與性學習和替代性學習。

①參與性學習是指通過操作并體驗行動后果而進行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在做中學。

②替代性學習也叫觀察學習,通過觀察別人而進行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沒有外顯行為。

(2)強化的模式。班杜拉認為在動機過程中,觀察者的模仿動機存在三種來源:直接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

①直接強化(外部強化)是指觀察者因表現(xiàn)出觀察行為而受到的評價。

②替代強化是指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受到的強化。

③自我強化是指學習者對自己行為表現(xiàn)滿意而進行的自我獎勵。

二、精神分析學說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

精神分析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是奧地利精神病理學家弗洛伊德。他的理論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構(gòu)成。本我是人的意識的最底層,它包含基本的內(nèi)驅(qū)力和反射,處于“潛意識”狀態(tài);自我處于本我和外界之間,根據(jù)外部世界的需要來對本我加以控制與壓抑;超我是人意識的最高層,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指導自我去限制本我的沖動,以社會道德標準或理想來控制行動。在正常情況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處于相對平衡狀態(tài),如果平衡狀態(tài)被破壞,就會產(chǎn)生精神疾病。

2.性欲階段理論

弗洛伊德將人的發(fā)展分為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及生殖期等。他認為兒童將來的發(fā)展是正?;蜃儜B(tài),5歲前有決定意義。

(二)埃里克森新精神分析學說

埃里克森認為人生發(fā)展可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面臨一對危機或沖突。要想順利進入下一個發(fā)展階段,人就必須要先解決好當前所面臨的危機。

階段 年齡 對立品質(zhì)
嬰兒 0—1歲 信任對懷疑
先學前期 1—3歲 自主對羞怯
幼兒期 3—6歲 主動對內(nèi)疚
童年期 6—12歲 勤奮對自卑
青春期 12—18歲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
成年早期 18—25歲 親密對孤獨
成年期 25—65歲 生育對自我專注的沖突
成熟期 65歲以上 自我調(diào)整與絕望期的沖突

關(guān)注公眾號

責任編輯:郭爽

教師教育網(wǎng) 教育信息網(wǎng) 人事考試網(wǎng)

>>更多教師資格證國考相關(guān)信息/資料查看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保教知識與能力》試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考前必考點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活動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教師對幼兒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小銜接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環(huán)境

精彩推薦

換一換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lǐng)???

咨詢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