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xué)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點——成就動機實驗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8-27 14:58 中國教師資格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實驗者】麥克利蘭、阿特金森

【實驗過程】

實驗一:麥克利蘭的成就動機實驗

該實驗是用5歲的兒童來當被試的。讓一個孩子走進一間屋子,手里拿著許多繩圈,讓他用繩圈去套房間中間的一個木樁。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站立的位置,并且讓他們預(yù)測他們能夠套中多少繩圈。

實驗二: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實驗

把80名大學(xué)生分為四組,每組20人,給他們同樣的任務(wù)。明確告之,第一組,只有成績最好者能夠得到獎勵(概率為1/20);第二組,成績前5名將會得到獎勵(概率為1/4);第三組,成績前10名者可以得到獎勵(概率為1/2);第四組,成績前15名者都可能得到獎勵(概率為3/4)。

【實驗結(jié)果】

實驗一: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追求成功的學(xué)生選擇了距離木樁適中的位置,然而避免失敗的孩子卻選擇了要么距離木樁非常近,要么距離木樁非常遠的地方。

實驗二:研究結(jié)果表明,成功可能性適中的第二組、第三組成績最好;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的組成績則下降。

【實驗結(jié)論】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取成就,即通過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自尊心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因此會選擇既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同時又存在成功的可能性的任務(wù),即成功概率為50%任務(wù)。而避免失敗者關(guān)注的是盡力避免失敗及與此有關(guān)的消極情緒,防止自尊心受傷害和產(chǎn)生心理煩惱,因此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wù)。

此外,阿特金森認為個人成就動機的強弱與個體對成功概率的估計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50%左右的成功概率是最佳的。如果學(xué)生認為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也不會及格,或認為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優(yōu)秀的成績,此時其動機就會處于較低的水平。

【試題示例】

1.【單選】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為力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在教學(xué)實踐中,對于力求成功者,最適合采取下列教學(xué)方法中的( )。

A.給予其新穎且有一定難度的任務(wù)

B.盡量制造競爭性不強的課堂情境

C.取得成功時要及時表揚并適度強化

D.評定其分數(shù)時要稍加放寬

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成就動機理論。阿特金森把人分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取成就,即通過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自尊心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wù)即中等難度的任務(wù)是他們最有可能選擇的。避免失敗者則往往通過各種活動防止自尊心受傷害和產(chǎn)生心理煩惱,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wù)。因此A選項屬于應(yīng)對力求成功者的策略;BCD選項屬于應(yīng)對避免失敗者的策略。故本題選A。

2.【單選】個人的成就動機包括兩個方面:追求成功與( )。

A.追求利益 B.避免失敗 C.回避困難 D.追求刺激

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成就動機理論。阿特金森把人分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取成就,即通過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自尊心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避免失敗者則往往通過各種活動防止自尊心受傷害和產(chǎn)生心理煩惱。故本題選B。

3.【單選】力求成功者在選擇有所成就任務(wù)時,更傾向于選擇( )難度的任務(wù)。

A.20% B.30% C.50% D.80%

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成就動機理論。阿特金森把人分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取成就,即通過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自尊心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wù)(即中等難度的任務(wù))是他們最有可能選擇的。故本題選C。

關(guān)注公眾號

責(zé)任編輯:郭爽

教師教育網(wǎng) 教育信息網(wǎng) 人事考試網(wǎng)

>>更多教師資格證國考相關(guān)信息/資料查看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學(xué)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試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必考點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問題解決與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行為主義學(xué)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學(xué)習(xí)動機理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人格理論

精彩推薦

換一換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lǐng)???

咨詢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