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7-04 16:00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參考答案】
1.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輻合型認知方式。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的研究,輻合型認知方式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常表現出輻合思維的特征,表現為搜集或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guī)律,縮小解答范圍,直至找到最適當的唯一正確的解答。題干中,縮小解答范圍,直至找到唯一正確的解答,表明為輻合型的認知方式。故本題選C。
2.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暈輪效應。暈輪效應:它是指在對人的某些品質、特征形成了清晰、鮮明的印象后,掩蓋了其余品質、特征的知覺。即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主要品質特征形成良好或不良印象后,就會影響他對這個人的其余一切不良或好的看法,好像一個人的頭一旦被照亮了,全身都是光亮的一樣。學生小紅因為劉老師在一次歷史課上嚴厲地批評他而討厭上老師的課,這主要體現了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暈輪效應。故本題選A。
3.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壓力狀態(tài)。壓力狀態(tài)包括三個層面的因素:一是來自環(huán)境的緊張刺激(即壓力源),如考試壓力、作業(yè)壓力、課業(yè)負擔等;二是個體的內部緊張狀態(tài)(即壓力體驗),包括焦慮、緊張、挫折、強烈的情緒體驗等;三是個體的反應(即壓力反應),如軀體反應、各種行為反應。綜上所述,題干中個體的內部緊張狀態(tài)屬于壓力體驗。故本題選D。
4.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知覺的選擇性。知覺的選擇性是指個體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興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為知覺對象而把其他事物作為背景進行組織加工的過程。題干中看書時用紅筆劃出重點,這是利用知覺的選擇性。故本題選A。
5.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據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人的思想、意圖和言行時所產生的主觀體驗。它表現在對待國家、集體、工作、事業(yè)、學習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各個方面,如愛國主義情感、國家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責任感、義務感、事業(yè)心、榮譽感、自尊心等。題干中的“義務感、責任感、是非感”屬于道德感的范疇。故本題選D。
6.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智力的含義。智力是使人能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各種認知能力的有機結合,它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維能力為核心。故本題選C。
7.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影響人際吸引因素的臨近性與熟悉性。臨近性與熟悉性是指,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此外,如果其他條件大體相當,人們會喜歡與自己鄰近的人交往。題干中“近水樓臺先得月”意思是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體現的是熟悉性和臨近性。故本題選A。
8.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是圍繞學習與教學相互作用的過程而展開的,包括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和教師心理四大部分內容。學與教的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huán)境五要素,由學習過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組成。故本題選A。
9.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自我監(jiān)控。自我監(jiān)控指自我意識在意志和活動方面表現的自我檢查、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控制。自我監(jiān)督、自我調節(jié)屬于自我意識中的意志成分。故本題選C。
10.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強化含義的理解。強化就是通過強化物增強某種行為的過程。強化有正強化與負強化之分,又稱為積極強化和消極強化。(1)正強化。正強化是呈現能提高反應概率的刺激的過程。有機體自發(fā)作出某種反應,得到正強化物,那么此類反應發(fā)生的概率增加。正強化在塑造行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負強化。負強化是取消厭惡性刺激以提高反應概率的過程。題干中教師對上課守紀律的同學進行表揚,家長對考試成績好的孩子給予物質獎勵等屬于正強化。故本題選C。
文章來源于教師招聘網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郭爽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