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5-17 10:13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1.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智力的個體差異。智力的個體差異性體現(xiàn):(1)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如智商高于140的是天才,低于70的是弱智;(2)發(fā)展早晚的差異,如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人聰明早慧;(3)智力類型的差異,如有的人長于想像,有人長于記憶,有人長于思維。智力的個體差異性并不體現(xiàn)民族差異。故本題選D。
2.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智力的群體差異。男女智力的總體水平大致相等,但是男性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故本題選B。
3.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認知風格。研究認知風格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威特金。故本題選B。
4.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認知風格。場獨立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自己的內部線索為依據(jù),不易受周圍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傾向于對事物作出獨立判斷;行為常是非社會定向的,社會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關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論,喜歡獨處。場獨立型的學生更加偏愛自然學科。故本題選B。
5.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認知風格。一般來說,認知風格中場依存型者更感興趣的是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故本題選A。
6.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成年晚期的特點。成年晚期的認識發(fā)展變化:(1)感知覺發(fā)生顯著的退行性變化。(2)記憶隨增齡而減退。(3)思維的年老化。(4)智力的復雜表現(xiàn)。成年晚期的情緒、情感特點:(1)比較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與情感。(2)情感體驗深刻而持久。(3)各種“喪失”是情緒體驗的最重要的激發(fā)事件。成年晚期的個性心理特點:(1)個性有所變化。(2)個性持續(xù)穩(wěn)定多于變化。因此,C選項個性變化無常的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
7.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最近發(fā)展區(qū)。維果斯基把個體的發(fā)展水平分為兩種:第一種水平是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第二種水平是潛在的發(fā)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創(chuàng)造著最近發(fā)展區(qū),因此教學應走在發(fā)展的前面。“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等成語強調要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期”水平進行教學。故本題選C。
8.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階段特征。少年期又稱學齡中期,相當于初中階段,是個體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在這一時期,學生處于生理發(fā)育的第二個高峰期。整個少年期充滿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的矛盾。這一時期也稱“心理斷乳期”或“危險期”。結合題意,故本題選B。
9.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認知風格的差異。場依存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外部線索為依據(jù),其態(tài)度和自我認知易受周圍環(huán)境或背景的影響,往往不易獨立地對事物作出判斷。如果家長和老師有更多的鼓勵,小明學習就會更努力,可見小明對外部反饋信息的依賴程度較大,我們可以推斷他的認知風格是場依存型。故本題選A。
10.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皮亞杰認為人類所有的心理反應歸根到底都是適應,適應的本質在于取得機體與環(huán)境的平衡。適應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同化和順應。同化指的是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境時,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順應指的是有機體不能利用原有圖式接受和解釋新刺激時,其認知結構發(fā)生改變來適應新刺激的影響。題干中“5歲的毛毛第一次參觀海洋館,當她看到玻璃反光中的潛水員,大喊:看消防員。”說明,毛毛用已有的知識解釋了新的刺激,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是一種同化現(xiàn)象。故本題選A。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張欣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