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4-21 09:22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參考答案】
1.D
【解析】班級開展“悅讀悅享”活動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ABC符合,D與題干無關。故本題選D。
2.B
【解析】正強化是呈現某種刺激,能提高反應概率的過程。負強化是取消厭惡性刺激以提高反應概率的過程。題目中,老師想提高良好的學習行為的發(fā)生概率,需要運用強化,而不是懲罰和消退,排除C選項和D選項;老師采用方法的撤銷批評,屬于負強化。故本題選B。
3.C
【解析】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的有效監(jiān)視及控制的策略。大致分為三種: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和調節(jié)策略。其中,監(jiān)控策略是指在認知過程中,根據認知目標及時檢測認知過程,尋找兩者之間的差異,并對學習過程及時進行調整,以期順利實現有效學習的策略。調節(jié)策略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對認知活動監(jiān)視的結果,找出認知偏差,及時調整策略或修正目標。題目中“對題目完成情況的監(jiān)控及對速度的把握”體現了元認知策略中的監(jiān)控策略。故本題選C。
4.C
【解析】從“教學應當走在發(fā)展的前面”的角度。維果斯基認為,教學“可以定義為人為的發(fā)展”。首先,教學主導或決定著兒童智力的發(fā)展,這種決定作用既表現在智力發(fā)展的內容、水平和智力活動的特點上,也表現在智力發(fā)展的速度上;其次,教學“創(chuàng)造”著最近發(fā)展區(qū)。兒童兩種水平之間的動力狀態(tài)是由教學決定的。故本題選C。
5.C
【解析】教育影響是教育實踐活動的手段,是教育活動中教育者和學習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中介,既包括信息的內容,也包括信息選擇、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教育影響包括教育內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故本題選C。
6.D
【解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故本題選D。
7.D
【解析】構成特殊能力的各種因素,它們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某種能力的薄弱,可以由其他能力或能力組合的發(fā)展來補償或替代。故本題選D。
8.B。
【解析】。守恒是指兒童認識的客體盡管在外形上發(fā)生了變化,但其特有的屬性不變,包括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等方面的守恒關系。沒有形成守恒的概念是前運算階段兒童的一個重要特點。故本題選B。
9.A
【解析】遺傳素質具有可塑性,會隨著外界環(huán)境、教育和實踐活動的介入而發(fā)生變化。故本題選A。
10.D
【解析】德國心理學家施太論在《早期兒童心理學》一書中,明確提出兒童心理的發(fā)展是受環(huán)境和遺傳二因素共同影響的“合并原則”:發(fā)展等于遺傳與環(huán)境之和。故本題選D。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郭爽
上一篇: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筆試教綜模擬試題及解析109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