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3-17 10:10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判斷題
1.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滲透于學生的所有學習活動之中。 ( )
2.在高中階段,綜合實踐活動屬于選修課程。 ( )
3.教材是學生獲取系統(tǒng)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jù)。 ( )
4.課程資源就是教學內容。 ( )
5.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 ( )
6.知識積累的多了自然便形成技能。 ( )
7.技能不是習慣。 ( )
8.心智技能又稱為操作技能。 ( )
9.學生在進行數(shù)學運算時,其解題過程運用的是心智技能。 ( )
10.被試者被蒙上眼睛后練習畫4英寸長的線段,經(jīng)過1000多次的練習毫無進步,原因在于被試者不知道自己練習的結果。 ( )
【參考答案】
1.正確
【解析】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的研究性學習,其意義是非常大的,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把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滲透到所有學科教學和所有學習活動中。故本題正確。
2.錯誤
【解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規(guī)定的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的必修課程。故本題錯誤。
3.正確
【解析】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書、教學指導用書、補充讀物、圖表等),也可以是聲像制品(包括幻燈片、電影片、錄音帶、錄像帶、磁盤、光盤等)。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是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展開和具體化。故本題正確。
4.錯誤
【解析】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編制、實施過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課程資源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理解:廣義的課程資源泛指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一切因素,如生態(tài)環(huán)境、人文景觀、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絡、教師的知識等包括形成課程的直接要素來源(素材性課程資源)和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條件性課程資源);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教學內容的直接來源,典型的如教材、學科知識等。故本題錯誤。
5.正確
【解析】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編制、實施過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故本題正確。
6.錯誤
【解析】技能是對動作方式的一種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復聯(lián)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練的動作。如學習繪畫、打字、開車、電焊、修理等等。學習知識是掌握技能的基礎,知識的多少決定著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淺,技能的掌握又反過來影響知識的學習和發(fā)展。故本題錯誤。
7.正確
【解析】技能與習慣有諸多不同,例如,技能是沒有好壞之分,而習慣卻又好壞之別。故本題正確。
8.錯誤
【解析】這是兩個并列的概念。故本題錯誤。
9.正確
【解析】解題主要的活動在腦中進行,屬于心智技能。故本題正確。
10.正確
【解析】根據(jù)桑代克的試誤說中的效果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jīng)形成的某種聯(lián)結。練習者在練習中要對其練習的結果及時得到正確或錯誤的反饋,這種反饋對其后面的行為起到強化的作用。故本題正確。
文章來源于教師招聘網(wǎng)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大白
上一篇: 2020年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綜合知識模擬題86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