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24 15:30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強調讀書應該反復閱讀,直到成誦,并應加入讀書者自身的思考與見解,貴在存疑的是“朱子讀書法”中關于( )的要求。
A.熟讀精思 B.居敬持志
C.虛心涵泳 D.切己體察
2.制度化教育系統(tǒng)是一個單獨的、垂直的、分層的封閉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不適合大眾的、終身的教育。因此,當今制度化教育的改革應使所有的集體、協(xié)會、地方團體和中間組織共同承擔教育責任,這體現(xiàn)出在當今制度化教育的改革進程中( )。
A.非制度化、非正規(guī)的教育得到發(fā)展 B.學制系統(tǒng)因各級各類教育發(fā)生變化
C.學校教育系統(tǒng)日益開放 D.學制系統(tǒng)從雙軌制向單軌制方向發(fā)展
3.馬克思、恩格斯說:“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團體組織以此產(chǎn)生的個人對其他自己的關系。”這句話主要強調的是( )為人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的可能性。
A.遺傳素質 B.學校教育
C.社會活動 D.環(huán)境因素
4.盧梭認為,在人的心靈中根本沒有什么天生就有的邪惡,任何邪惡都是在后天不恰當?shù)纳鐣贫戎叙B(yǎng)成的。因此他主張兒童的教育要遠離腐化的上層社會生活,遠離充滿罪惡的城市,主張把兒童帶到鄉(xiāng)村大自然的淳樸環(huán)境中,把他們從社會的不良影響下挽救出來,在教育中保護兒童善良的天性。盧梭的觀點屬于( )教育目的價值取向。
A.環(huán)境本位論 B.個人本位論
C.生活本位論 D.社會本位論
5.班上有些同學總是忍不住上課傳小紙條,為了改變學生的這一行為,張老師堅持從提高道德認識入手,而趙老師認為可以直接從鍛煉道德意志開始,只要最后達到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即可。對此( )。
A.張老師做的對,只有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才能徹底改變錯誤的行為習慣
B.趙老師欠妥,這樣做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行為,反而浪費了學生的時間
C.張老師欠妥,提高道德認識需要的時間要很久,這樣做會浪費學生的時間
D.趙老師做的對,學生明白不對,但忍不住,缺乏道德意志,從此著手更有效
6.某小學充分利用校園內的試驗基地,組織學生開展“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實踐活動,給每個班級分發(fā)“試驗田”,讓學生體驗播種的樂趣,這屬于課外活動中的( )。
A.科技活動 B.文學藝術
C.游戲活動 D.主題活動
7.小宇在英語課上學習到很多名詞都是通過在詞尾加上s來表示復數(shù)后,就以為所有名詞的復數(shù)形式都是這樣,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 )。
A.功能固著 B.思維定式
C.思維阻抑 D.記憶衰退
8.小明的媽媽讓小明記住家里的電話號碼,但是每次問小明的時候他都只能說出號碼后面的幾個數(shù)字,這種現(xiàn)象可以用( )來解釋。
A.登門檻效應 B.門窗效應
C.近位效應 D.首位效應
9.李老師講授完“全等三角形”一課后,小明雖記住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但做題練習就不會對全等三角形相關知識做出判斷和求解,這說明小明的學習屬于( )。
A.機械接受學習 B.有意義發(fā)現(xiàn)學習
C.機械發(fā)現(xiàn)學習 D.有意義接受學習
10.課堂上因小李回答精彩,有幾位同學自發(fā)為其鼓掌,其他同學接會暗示很快的也鼓起掌來,這體現(xiàn)了觀察學習的( )。
A.習得效應 B.抑制效應
C.去抑制效應 D.社會促進效應
參考答案
1.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朱子讀書法。朱子讀書法:熟讀精思、虛心涵泳、著緊用力、居敬持志、循序漸進、切記體察。其中,熟讀精思是指讀書既要熟讀成誦,又要精于思考,精思就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過程;居敬持志是注意力要集中,立志要穩(wěn)定;虛心涵泳是讀書不能先入為主,要反復咀嚼;切己體察是讀書不能停留在書本上,必須見于實際行動,身體力行。故本題選A。
2.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制。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系統(tǒng)是一個單獨的、垂直的、有等級的自我封閉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只能保證少數(shù)精英的教育,而且是某一階段的教育,不適合大眾的、終身的教育,必須用開放的教育系統(tǒng)代替封閉的教育系統(tǒng)。因此當今制度化教育改革進程中出現(xiàn)了學校教育系統(tǒng)日益開放的局面。故本題選C。
3.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影響人身心發(fā)展的因素。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因素有遺傳、環(huán)境、學校教育、主觀能動性。其中,遺傳為人的身心發(fā)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質基礎。故本題選A。
4.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個人本位論。個人本位論,主張確定教育目的應從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發(fā),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發(fā)展。題干中,盧梭認為教育應該歸于自然,歸于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水平和特點,提出自然主義教育,屬于個人本位論。A選項為無關干擾項,C選項生活準備論認為教育是為完滿的生活做準備。D選項社會本位論,主張教育應該從社會需要出發(fā),社會需要是確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據(jù)。AC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
5.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德育要求學生知、情、意、行諸因素統(tǒng)一發(fā)展。其中,道德認識是人們對道德規(guī)范及其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對是非、善惡、美丑的認識、判斷和評價;道德意志是為實現(xiàn)道德行為所做的自覺努力。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多端性,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養(yǎng)順序,而是根據(jù)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具體情況進行。題干中學生明白傳紙條不對,但是忍不住,說明具有相應的道德認識,但是道德意志比較薄弱,所以應從道德意志的培養(yǎng)入手。因此趙老師的做法正確。故本題選D。
6.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主題活動。主題活動是就針對某一特定專題而開展的短期或長期的專門活動。這種活動往往有特定的具體目標,活動內容和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如主題班會、學雷鋒小組等。這種活動既能增加學生與活動目的有關的知識,也能培養(yǎng)相關的情感和態(tài)度,長期活動則更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做事情有始有終、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品質。題干中依據(jù)讓學生珍惜糧食的主題來開展實踐活動,屬于主題活動。A選項科技活動主要強調的是智力教育,題干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珍惜糧食的品德。B、C選項為無關干擾項,故本題選D。
7.B
【解析】本考查的是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是指先前的活動對后繼活動造成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題干中小偉以為所有名詞的復數(shù)都加s就是受到了思維定勢的影響。A選項功能固著指只能想到事物的通常用途,而想不到其他的用途。CD選項為無關干擾項。故本題選B。
8.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位效應。近位效應指新進獲得的信息影響比以前的大。題干中小明只記得電話號碼的后幾位,是因為后面的幾個號碼也就是最近的信息記得比較清楚,這是由于近位效應導致的。A選項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B選項為無關干擾項。D選項首位效應是最先呈現(xiàn)的字詞較易回憶,遺忘較少。故本題選C。
9.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習的分類。奧蘇貝爾從兩個維度對學習做了區(qū)分:從學生學習的方式上,將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fā)現(xiàn)學習;從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系上,又將學習分為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題干中小明通過老師的講解學會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這屬于接受學習;但做題不會應用,說明并不理解這個知識,所以又是機械學習。因此小明的學習是機械接受學習,故本題選A。
10.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觀察學習中的效應。班杜拉認為觀察學習有五種效應:(1)習得效應,通過觀察習得新的技能和行為模式。(2)抑制效應與去抑制效應:抑制效應指觀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行為受到譴責,會暫時抑制受譴責的行為;去抑制效應指觀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行為未收到懲處,原本受到抑制的不良行為重新發(fā)作。(3)反應促進效應,通過觀察促進新的學習或加強原先習得的行為。(4)刺激指向效應,通過觀察,觀察者將自己的注意指向特定的刺激。(5)情緒喚醒效應,看到榜樣表達的情感,在觀察者身上容易喚醒類似情感。題干中學生為精彩鼓掌是原本就會的,又通過觀察其他人為精彩鼓掌,加強了這種行為,屬于社會促進效應。故本題選D。
文章來源:教師招聘網(wǎng)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張欣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