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02 11:48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 )
A.追求刺激的傾向 B.避免失敗的傾向
C.追求利益的傾向 D.回避困難的傾向
2.人的身心發(fā)展的( )要求教育者注重生命教育。
A.差異性 B.不平衡性
C.互補性 D.順序性
3.基礎型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三基”即( )
A.畫、寫、算 B.讀、寫、畫
C.讀、畫、算 D.讀、寫、算
4.我國古代學校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是“六藝”,“六藝”是指( )
A.算術、幾何、文法、辯證法、天文、書數(shù)
B.禮、樂、射、辭、書、數(shù)
C.文法、修辭、辯證法、書數(shù)、射御、音樂
D.禮、樂、射、御、書、數(shù)
5.小紅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常表現(xiàn)為搜集或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guī)則,縮小解答范圍,直到找到最適當?shù)奈ㄒ徽_的解答,小紅的這種認知方式屬于( )
A.智者型 B.沉思型
C.輻合型 D.場獨立性
6.中小學應建立( )為主,學校領導、同事、家長共同參與的教師評價制度。
A.教師自評 B.工會評價
C.學生評價 D.教育行政部門評價
7.練習式教學模式的目的是( )
A.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B.使學生到達對教學內(nèi)容的真正理解
C.鞏固知識,到達熟練程度,培養(yǎng)技能、技巧
D.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
8.如果一個家長想用玩電腦作為強化物獎勵兒童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的行為,最合適的安排應該是( )
A.規(guī)定每周玩電腦的時間
B.讓兒童玩了電腦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業(yè)
C.只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后才能玩電腦
D.懲罰孩子過分喜歡玩的行為
9.職業(yè)道德具有適應范圍的( )
A.無限性 B.寬廣性
C.狹窄性 D.有限性
10.教師在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嚴格按照《憲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符合法制化。這就是( )
A.愛崗敬業(yè) B.嚴謹治學
C.依法執(zhí)教 D.熱愛學生
【參考答案】
1.B【解析】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認為成就動機是一種力求成功并朝成功(或避免失敗)活動的一般傾向。個人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敗的意向。也就是說成就行為體現(xiàn)趨向成功或避免失敗兩種傾向的沖突。
2.D【解析】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關注個性的健康成長。這也是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差異性的基本要求。
3.D【解析】基礎型課程: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三基”(讀、寫、算)為中心的基礎教養(yǎng),是中小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A課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課程。
4.D【解析】古代奴隸教育時期,學校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是“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宋代以后,“四書”、“五經(jīng)”成為學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5.C【解析】聚合式思維的個體傾向于注意信息的某一方面,很容易局限在某一特定領域內(nèi);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往往是運用邏輯規(guī)律,縮小解題范圍,直至找到最適應的唯一正確答案。與之對應的是發(fā)散思維,即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其思維沿著許多不同方向擴展,使觀念發(fā)散到各個有關方面,最終產(chǎn)生多種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6.A【解析】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專門對評價的改革提出了建議,提出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diào)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提出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7.C【解析】 “練”包括練習作業(yè)、實驗操作、檢查評估和訓練思維等,即讓學生在課堂上養(yǎng)成動腦、動口、動手、動眼的良好習慣,使其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深化鞏固,并能得到運用和發(fā)展,使知識、技能轉(zhuǎn)化為能力;同時也可使信息及時反饋,及時補救,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8.C【解析】反應—刺激的模式,是關注行為結(jié)果給行為者帶來的刺激,激勵不能局限于行為前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取決于行為后的結(jié)果。換句話說,激勵來自于行為后果的強化。某種行為出現(xiàn)后,如果會帶來具有強化這種行為的后果,反復持續(xù),就能使行為與強化之間形成很強的相倚關系。
9.D【解析】職業(yè)道德范圍上的具有有限性。任何職業(yè)道德的適用范圍都不是普遍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
10.C【解析】是教師職業(yè)道德里面依法執(zhí)教的內(nèi)涵表述。
文章來源于教師招聘網(wǎng)
責任編輯:郭爽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