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黃埔區(qū)同仁學校創(chuàng)辦于1999年,辦學過程中,贏得上級領導的重視和好評,取得了廣大家長的認可和贊譽,在外來工子弟學校中,率先實現了四個第一;第一所被評為“區(qū)文明學?!?、第一所被評為“區(qū)一級學校”、第一所成立中共黨支部、第一所被評為“藝術教育特色學?!薄?2003年11月被評為“廣州市一級學?!保?006年創(chuàng)“省一級學校; 學校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現有24個教學班,教職工80人,在校學生1000多人,是一所流動人口子女學校。學位路段 夏園 廟頭 沙涌學校榮譽 黃埔區(qū)同仁學校是第一所被評為“區(qū)文明學?!?、第一所被評為“區(qū)一級學?!?、第一所成立中共黨支部、第一所被評為“藝術教育特色學?!?。 2003年11月被評為“廣州市一級學?!?,2006年創(chuàng)“省一級學?!?。2007年,黃埔同仁小學賴建銘同學在黃埔區(qū)六年級語文能力競賽中,與眾多公辦民辦學校的優(yōu)秀選手同臺競技,發(fā)揮出色,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師資力量 學校有一支師德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擁有省、市、區(qū)級優(yōu)秀教師6人,教師53人,大專以上學歷48人,占90.3%(其中本科10人),小學高級教師和中學一級教師28人,中學高級教師3人。
學校創(chuàng)辦于1948年5月,校址在哈爾濱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由羅榮桓元帥夫人林月琴同志擔任第一任校長。1950年學校隨軍南下,1951年遷往廣州,隸屬廣州軍區(qū)政治部管理。1964年移交地方政府管理,開始面向社會招生。2001年改制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地理位置優(yōu)越,環(huán)境優(yōu)美,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和一流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 學?,F有在職教職工131人,學生2300多人,有49個教學班,分南北兩個校區(qū)。是廣東省一級學校。 辦學目標:辦學條件優(yōu)越,育人環(huán)境優(yōu)美,教師隊伍優(yōu)秀,管理手段優(yōu)化,教育質量優(yōu)異,社會聲譽優(yōu)良?! W校特色:八一實驗學校生源以軍人子弟為主 八一實驗學校位于越秀區(qū)達道西路5號,與廣州軍區(qū)司令部為鄰,學校環(huán)境幽靜,綠樹成蔭。 該校生源以軍人子弟為主,因此選擇該校學位房的家長要多考慮小孩的性格特點,該校的校風是否適宜小孩成長?! 谥袑W:有育才中學、五羊中學、七十九中、省實驗中學、廣大附中、七中等。 電話:87766168 地址:廣州市達道西路五號(南校區(qū)) 廣州市共和大街共和八巷24號(北校區(qū)) 網址:http://www.gz81.cn/學位路段 寺貝底側、共和南、社后北閘1號;西元崗一、二、三巷;梅花街:共和大街 2-64號(雙號)。共和1-8巷(雙號);梅花街:東泰路28-32號(華逸錦軒)、東泰路36、38號(五羊華軒)。東湖路:寺右新馬路2、4號大院、4號之三、之八、6號 寺右新馬路8-70號(雙號)達道路2號大院,5號、6號(之一、之二)。達道西路1、2號大院、4、6、7號;新興路1、3、4、5、6、7、8、9、10號;東湖路:達道路新、舊17號大院、達道路18號之一、達道路10號大院4、5、6、9號;寺右新馬路3號大院(10-15號已拆);寺右二橫路12號之一、之二、之三、16號大院;保安北(達道所)達道路11號之一、二、三、四;達道路11號;東湖路:寺右新馬路5、7號大院。寺右一馬路通賢里22-36號;寺右新馬路17-70號(單號)\寺右新馬路8-70(雙號);寺右二橫路10、11、19-27號(樂景大廈、豐景大廈、順景大廈);寺右二橫路15號大院;東湖路:寺右大街、和睦里、和樂路、德祥里、玉祥里、通賢里(1-5號)、通賢橫、南中里、長庚里、近道里、和居里、云龍里、福順里、和原里、郊園里、南興一至四橫、誠信巷、啟明巷、聯興巷、啟明一\二橫路、村邊街、南勝里、南勝一\二\三橫路;天祥里、國光里、國輝里、和興里、文明里、叢桂坊、玉堂里、玉堂一橫、騰龍里、騰龍一\二橫、飛鳳里、深巷、深橫一\五巷、福祥里、保大里、光仕里、抗日里、仁和里、國祥里、合祥里、北約大街;東湖路:寺右二馬路57-59號(雍景臺)、寺右一馬路20-22號(明華軒)。 可入讀樓盤: 華友大廈 五羊華軒 華逸錦軒 共和花園 順景大廈 明華軒 雍景臺 樂景大廈 豐景大廈學校榮譽 該校是“十五計劃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基地。初中畢業(yè)班連續(xù)九年獲得原東山區(qū)綜合評估一等獎;近三年教師撰寫的論文獲獎34篇,其中獲得國家級獎勵的有17篇;省級獎勵的有10篇。近三年學生參加各種競賽,獲得國家級獎勵的有88人次;獲得省級獎勵的有2人次;獲得市、區(qū)獎勵的有136人次。2001年,2003年被評為東山區(qū)教育科研先進單位。2002年獲頒學校舞蹈節(jié)東山區(qū)一等獎。師資力量 擁有一支愛崗敬業(yè)、有凝聚力、教育教學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教師都有大學本科或研究生學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更有飽滿的教學熱誠;除了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外,還有各學科團結戰(zhàn)斗的協(xié)作精神和較強的教學加工能力。新時期的校本培訓,增強了教師們責任感、緊迫感和競爭意識?,F代化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質量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近三年教師撰寫的論文獲獎34篇,其中獲得國家級獎勵的有17篇;省級獎勵的有10篇。
從化市第七中學,位于廣州市從化市街口鎮(zhèn)鎮(zhèn)北路,是從化市最年輕的一所初級中學,1999年開辦。校園布局合理,設施設備完善,具有20多個教學輔助室,環(huán)境優(yōu)美?,F有32個教學班,學生1500多人,學校認識到只有充分利用電腦和網絡收集、整合教育資源,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才能縮少與老校、名校的差距。近兩年,學校加快校園信息化的建設步伐,建設了計算機教學平臺5個,各學科都有供教師使用的計算機,有80%以上的教師能進行多媒體軟件的編制和教學,100%的學科能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教學。在從化七中,推動信息化已開始逐步從課件制作層面提高到利用信息技術全面整合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層面。學校從創(chuàng)辦開始就確立向教育科研要質量、求發(fā)展的目標,并構建科研興校的組織網絡、課題網絡、信息網絡,承擔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五”規(guī)劃課題“主體教育研究與實驗”之子課題——中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研究。教職工110人,專任教師中大專學歷以上100%,其中本科學歷占95%。四年來,七中師生上下齊心,堅持“以德育為先,以科研為先導,以信息技術為突破口”的辦學思路。教師敬業(yè)愛生、嚴謹務實;學生尊師守紀、好學進取,形成了“團結、勤奮、開拓、創(chuàng)新”的良好校風。學校構建了以學校——年級——班集體為要素的德育組織網絡,以團委——班主任——學生干部為要素的德育管理網絡,以學校——家庭——社會為要素的德育環(huán)境網絡。學校雖然辦學只有四年,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2年第一屆初三畢業(yè)班在初中會考中取得了從化市B類學校綜合二等獎,有64位同學考上重點中學;學校榮獲廣州市第八屆學校舞蹈節(jié)三等獎;管樂團獲廣州市迎九運第三屆少年兒童藝術節(jié)“通利杯”管樂比賽三等獎;2001年獲從化市中學生田經運動會乙級團體總分第一名;2項教育成果獲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2003年獲廣州市電教先進單位;教學課件獲廣東省、廣州市以上獎勵15個,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論文獲廣州市以上獎勵或發(fā)表的有72人次,學生有154人次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從化市以上的獎勵?。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