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4-03-01 14:17 中國教師資格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考點4】我國常用的教學原則
原則 | 內涵 | 貫徹要求 | 代表觀點 |
直觀性 |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過教師用形象語言描繪教學對象,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 (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2)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3)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4)防止直觀的不當與濫用 | (1)荀子:“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2)夸美紐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學習,應該盡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呈現(xiàn)給學生。” (3)烏申斯基:“兒童是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 |
啟發(fā)性 | 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動手,培養(yǎng)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揚教學民主 | (1)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2)《學記》:“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3)蘇格拉底:助產術(產婆術); (4)第斯多惠:“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 |
鞏固性 | 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 (1)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2)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3)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 (1)孔子:“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2)夸美紐斯:明確提出了教與學的鞏固性原則; (3)烏申斯基:“復習是學習之母。” |
循序漸進 | 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教學 | (1)按教材的系統(tǒng)性進行教學; (2)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4)將系統(tǒng)連貫性與靈活多樣性結合起來 | (1)《學記》:“學不躐等”“不陵節(jié)而施”; (2)孟子:“盈科而后進”;“揠苗助長” |
因材施教 |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 | (1)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qū)別的教學;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 (1)朱熹:“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2)孔子:“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 |
理論聯(lián)系實際 | 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 (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lián)系實際; (2)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4)補充必要的鄉(xiāng)土教材; (5)加強教學的實踐性環(huán)節(jié),逐步培養(yǎng)與形成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行“第三次學習” | (1)陸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烏申斯基:“空洞的毫無根據(jù)的理論是一點用處沒有的,理論不能脫離實際,事實不能離開思想。” |
量力性/可接受性 | 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 | (1)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從實際出發(fā)進行教學; (2)考慮學生認識發(fā)展的時代特點 | 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從事焉。” |
思想性和科學性統(tǒng)一/教學的教育性原則 |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同時結合知識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人生觀、科學世界觀教育 | (1)教師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2)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思想水平 | 周敦頤:“文以載道”思想 |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