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12-14 15:24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考點148:書法
1.中國書法的特點:實用與審美的結(jié)合;符號化與具象性的統(tǒng)一;一種“有意味的形式”。書法被稱為“線條的藝術(shù)”“紙上的舞蹈”。
2.書法的發(fā)展
(1)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tǒng)稱。
篆書的基本特征①筆法單純②字體略長③章法規(guī)整。
(2)隸書又叫“佐書”“八分”“隸字”“古書”,隸變—漢字發(fā)展里程碑,漢朝最有代表性的書體。
隸書特征①因字立形,扁方取勢②左撇右磔,兩旁舒展(講究“蠶頭雁尾,雁不雙飛”“一波三折”)③下緊上疏,有收有放;④分布勻整,勻中求變。
(3)草書是為了書寫便捷而產(chǎn)生的一種書體。
草書的特征①省減化并②大小參差,欹正相雜③體勢多變。
(4)行書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
行書特征①點畫或減或連②結(jié)字規(guī)整中求變化③章法豎成行而橫不成列。
(5)楷書又稱“真書”“正書”,是“八法”齊備,結(jié)體方正繼篆隸之后廣泛使用的一種漢字“正體”。
楷書特征①點畫齊備②結(jié)字方正③章法規(guī)整。
3.重要書法作品
(1)先秦
大篆:
①甲骨文(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代表作品:《祭祀狩獵涂朱牛骨刻辭》《四祀邲其卣銘》等。
②金文(青銅文、銘文),代表作品:周宣王時期的《毛公鼎》銘文用筆純熟,圓勁雄健,長達497字,是目前所知最長的青銅器銘文。
③石鼓文上承金文,下啟小篆,是由大篆向小篆演變的一種過渡字體,被稱為“石刻之祖”。
小篆:
秦代施行“書同文”政策,以“小篆”推行天下。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在漢文字發(fā)展史上,它是大篆到隸書、楷書之間的過渡書體。李斯:《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等。
(2)秦漢
漢隸具體到每一通名碑都各具特色。其中,《張遷碑》結(jié)字外緊內(nèi)松,視覺張力十分強烈,用筆方折,具有奇崛驕恣的雄健品格,最能代表“漢唐雄風”的美學境界。蔡邕與《熹平石經(jīng)》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儒家經(jīng)典石刻本。
(3)魏晉南北朝
①楷書:三國(魏)鐘繇創(chuàng)立楷書,被后世尊為“楷書鼻祖”。代表作品有《宣示表》《薦季直表》
②行書:東晉王羲之“書圣”之稱,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代表作品有《蘭亭序》《快雪時晴貼》等,其中,《蘭亭序》將書法藝術(shù)的用筆與章法完善,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除此之外,還有王獻之《鴨頭丸帖》,王珣《伯遠帖》。
③草書:東吳書法家皇象以“懸針體”為特點的《急就章》稱道于世。
(4)隋唐書法
①楷書:虞世南、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顏真卿(《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柳公權(quán)(《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②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被稱作“天下第二行書”。
③草書:“顛張狂素”
張旭“草圣”《古詩四帖》《肚痛帖》。
釋懷素《自敘帖》《食魚帖》《苦筍帖》。
(5)五代宋元書法
書法“宋四家”:蘇、黃、米、蔡,分別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蘇軾的《黃州寒食帖》被稱作“天下第三行書”。
元朝趙孟頫與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合稱“四大楷書家”。
責任編輯:郭爽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