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11-18 15:57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陶冶法。陶冶法是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環(huán)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故本題選B。
2.【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自我強化。自我強化是社會向個體傳遞某一行為標準,當個體的行為表現(xiàn)符合甚至超過這一標準時,他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獎勵。題干所述符合自我強化的概念。故本題選D。
3.【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是指由經驗引起的行為的相對持久的變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是指由經驗引起的行為或傾向的相對持久的變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是指學習者在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過程中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本質的是人的自我實現(xiàn)。題干的說法符合建構主義的觀點。故本題選B。
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道德兩難故事法??茽柌裉岢龅赖掳l(fā)展階段論,采用“道德兩難故事法”,最典型的就是“海因茨偷藥”的故事,讓兒童對道德兩難問題做出判斷。故本題選C。
5.【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方法實施的步驟。當教師采用某種教學方法進行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必須遵循一定的步驟才能達到某一目標。一般教學方法的實施都要具有五個步驟:引起動機、呈現(xiàn)教材、舉例說明、歸納概括、布置作業(yè)。故本題選D。
6.【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著作《政治學》中。他認為教育應該是國家的,每一個公民都屬于城邦,所有的人都應該受同樣的教育。故本題選C。
7.【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課改的課程結構特點。新課改的課程結構的特點有綜合性、選擇性和均衡性,故排除C選項。(1)綜合性主要是通過開發(fā)和設置綜合課程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提出“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并“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2)課程結構的選擇性是針對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差異而提出的。(3)課程結構的均衡性是指我國要培養(yǎng)的是德智體全面、和諧、均衡發(fā)展的“完整”的人。結合題干表述,新課改倡導分配課程的課時容量,課程內容設計德智體等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體現(xiàn)了課程結構的均衡性。故本題選A。
8.【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記》的觀點。“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也”出自《學記》,意思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fā)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克服其消極因素。故本題選B。
9.【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教師要與學生取得共同語言,使教育影響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需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了解和研究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熱愛尊重學生、提高自身素質、發(fā)揚教學民主等。故本題選C。
10.【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規(guī)律。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雙方具有本質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使身心各方面得到發(fā)展;否定、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勢必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同時,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否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必然會削弱教學的效果。結合題干表述,這句話強調了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引導作用,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才能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故本題選C。
責任編輯:張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