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6-10 14:07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參考答案】
1.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兒童心理障礙的形式。由于兒童表達情感不能像成人那樣通過豐富的語言宣泄內(nèi)心壓抑,所以心理障礙更多以行為障礙為主,如多動、緘默、多余動作、攻擊或退縮行為等等。故本題選B。
2.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阿特金森把個體的成就動機分為兩類:力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取成就,即通過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自尊心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即中等難度的任務是他們最有可能選擇的。避免失敗者則往往通過各種活動防止自尊心受傷害和產(chǎn)生心理煩惱,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故本題選B。
3.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操作技能形成階段。操作技能形成共經(jīng)歷以下四階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練。故本題選A。
4.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短時記憶的容量。短時記憶的容量,大約是7±2個組塊,即5—9個組塊。組塊是指人們熟悉的記憶單位,可以是一個數(shù)字、一個字母、一個詞組甚至一個句子。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最佳辦法就是加大記憶單位,也就是合并內(nèi)容,把他們放到盡可能少的組塊內(nèi)。故本題選C。
5.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陳述性知識。根據(jù)反映事物的不同深度,知識可分為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感性知識是對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聯(lián)系的反映。理性知識是對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與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反映。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于區(qū)別和辨別事物;程序性知識即操作性知識,是一種經(jīng)過學習后自動化了的關于行為步驟的知識,表現(xiàn)在信息轉(zhuǎn)換活動中進行的具體操作。故本題選C。
6.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啟發(fā)式教學思想。(1)道而弗牽:教師要積極引導,但不要硬牽著學生走,這樣學起來就會自然和諧。(2)強而弗抑:教師要積極督促,但不要強制和壓抑,這樣學起來就會容易順利。(3)開而弗達:教師要為學生打開知識的大門提供鑰匙,但不要把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要留有余地,啟發(fā)學生自己積極思考,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可以得到鍛煉和發(fā)展。故本題選C。
7.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外抑制。超限抑制由相對過強的刺激所引起的抑制。指的是條件刺激強度達到一定程度后,反射量開始下降,最后到零。超限抑制使皮層細胞免受超強刺激所引起的過度興奮而損傷,因此又叫保護性抑制。外抑制是外界新異刺激出現(xiàn),使正在進行中的條件反射產(chǎn)生的抑制。消退抑制指對不適應的行為不予注意,不給強化,使之漸趨削弱直到消失。分化抑制是指辨別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對其作出不同的反應。題干中窗外的警笛聲屬于外界新異刺激,屬于外抑制。故本題選B。
8.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實物直觀。實物直觀是指通過直接感知要學習的實際事物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例如,觀察標本、演示實驗、到工廠或農(nóng)村進行實地參觀訪問等。模象直觀指的是利用事物的模擬性形象。例如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和教學電影電視等的觀察和演示。言語直觀指的是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而進行的一種直觀形式。題干中的實地參觀考察屬于實物直觀。故本題選D。
9.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裴斯泰洛齊。裴斯泰洛齊根據(jù)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和要素教育理論,研究了小學各科教學法,被稱為“教育史上小學各科教學法的奠基人”。盧梭提出了自然與自由。康德是第一個在大學講教育學的人,洛克提出了完整的紳士教育理論。故本題選A。
10.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動機斗爭。雙避沖突指兩種對個體都具有威脅性的目標同時出現(xiàn),使個體對這兩個目標均產(chǎn)生逃避動機,但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個目標的心理沖突。趨避沖突指一個人對同一目標同時產(chǎn)生兩種對立動機的矛盾內(nèi)心沖突。題干中的學生既不想起床又不想被批評,屬于雙避沖突。故本題選B。
文章來源于教師招聘網(wǎng)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大白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