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4-08 09:29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參考答案】
1.B
【解析】教育目的規(guī)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什么樣的人,是培養(yǎng)人的質(zhì)量規(guī)格標準,是對受教育者的一個總的要求,即回答了為誰培養(yǎng)人,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故本題選B。
2.A
【解析】赫爾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提出了教學的教育性原則。他認為在教學中,既沒有“無教學的教育”,也沒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故本題選A。
3.B
【解析】受教育權是學生最主要的權利。學生享有的受教育權之一是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題干中,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而取消年級排名靠后學生參加中考資格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故本題選B。
4.C
【解析】學生的人身權包括身心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名譽權、榮譽權等。其中,人身自由權指未成年學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動的自由,非經(jīng)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師不得因為各種理由隨意對學生進行搜查,不得對學生關禁閉。題干中教師對學生搜身檢查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人身自由權。故本題選C。
5.D
【解析】常用德育方法包括說服法、榜樣法、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實際鍛煉法、品德評價法。其中,榜樣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一種方法。題干中,教師通過榜樣人物的示范作用去教育學生體現(xiàn)了這種方法。故本題選D。
6.C
【解析】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中將強化分為直接強化(外部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其中,替代強化是指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得到的強化。題干中,“警示教育”是通過別人的事例來教育和告誡當前的聽眾,故而是替代強化。故本題選C
7.C
【解析】課程系統(tǒng)的構成要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nèi)容和課程中的學習活動方式三種成分。故本題選C。
8.D
【解析】教學是以課程內(nèi)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即課程內(nèi)容處于中介位置。故本題選D。
9.A
【解析】高級神經(jīng)活動的基本過程是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抑制過程分為非條件性(無條件性)抑制和條件性抑制。消退抑制是條件抑制的一種,是指由于條件反射沒有得到必要強化而產(chǎn)生的反應減弱(抑制)。故本題選A。
10.C
【解析】根據(jù)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符號學習又稱表征學習,是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題干中以詞匯、圖表等為內(nèi)容的學習屬于符號學習。故本題選C。
文章來源于教師招聘網(wǎng)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郭爽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