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4-04 13:17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1.ABCD
【解析】強度律指直觀對象必須達到一定強度,才能為學習者清晰的感知;差異律指對象和背景的差異影響人們的感知效果,對象和背景差異越大,將對象從背景中區(qū)分出來越容易。活動律指活動的對象比靜止的對象更容易感知。組合律指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xù)、形狀上相同、顏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構成一個整體為人們所清晰的感知。故本題選ABCD。
2.BCD
【解析】教師教育素質中的實踐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學實踐能力和教育組織管理能力;教法創(chuàng)新能力屬于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故本題選BCD。
3.BC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詞的描述或圖像的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形象的心理過程。創(chuàng)造想象是指根據創(chuàng)造目的,不依據現成的描述,在頭腦中獨立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作者創(chuàng)作王熙鳳人物形象屬于創(chuàng)造想象,讀者看王熙鳳腦海中浮現形象屬于再造想象,也屬于有意想象。故本題選BC。
4.ABCD
【解析】定性評價是對評價資料作“質”的分析,運用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等邏輯分析的方法對評價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思維加工。分析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描述性材料,數量化水平較低甚至毫無數量概念;另一種是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而產生的,包含數量化但以描述性為主的材料。ABCD選項都是從“質”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故本題選ABCD。
5.ABD
【解析】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是現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其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傳統(tǒng)教育學的代表人物、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赫爾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學法包括:明了、聯想、系統(tǒng)和方法。故本題選ABD。
6.BCD
【解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體現孔子的啟發(fā)誘導教學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體現孔子學思結合的思想;“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體現教師的示范性。教學相長出自《學記》:教然后知不足,學然后知困。故本題選BCD。
7.ABCD
【解析】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內容包括:思想品德情況、集體觀念、勞動態(tài)度、人際關系、日常行為習慣;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學習方法、思維特點、智力水平;體質健康狀況、個人衛(wèi)生習慣;課外與校外活動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等。故本題選ABCD。
8.ABD
【解析】《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2008年修訂版)中規(guī)定,教師職業(yè)道德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故本題選ABD。
9.ACD
【解析】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制定出《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tǒng)》,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三大類。這種分類方法可以幫助教師更加細致地去確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故本題選ACD。
10.BD
【解析】條件反射又稱信號反射,是后天經過學習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謂有意識學習得來的知識、技能、經驗等。根據條件刺激的特點,巴甫洛夫將大腦皮層的功能分為第一信號系統(tǒng)活動和第二信號系統(tǒng)活動。用具體事物作為條件刺激而建立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叫作第一信號系統(tǒng)(如“觀虎色變”),是人和動物共有的;用語詞作為條件刺激而建立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叫作第二信號系統(tǒng)(如“談虎色變”)BD選項是本能。故本題選BD。
文章來源:教師招聘網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張欣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