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3-19 15:39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某教師以為,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興趣,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要依照明了、聯想、系統(tǒng)、方法四步去進行。這位老師踐行的是( )的思想。
A.赫爾巴特 B.孟德斯鳩
C.華生 D.柏拉圖
2.教育的社會屬性不同于教育的本質,它體現了教育現象的各種特征,下列觀點中體現了教育的永恒性的是( )。
A.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 B.教育是一種歷史現象
C.教育培養(yǎng)人是有明確目的的 D.教育伴隨階級而存在
3.小紅今年2歲半,媽媽發(fā)現小紅以前沒拿到東西時只會用哭鬧,踢腿來表達,近期開始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根據皮亞杰對認知結構的劃分,小紅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4.在教育的起源中,( )以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年人的一種無意識的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家孟祿。
A.神話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5.從遷移的角度來看,合理編排教材的標準不包括( )。
A.目標化 B.結構化
C.一體化 D.網絡化
6.MA/CA×100是( )。
A.離差智商 B.比率智商
7.教師應該對所教學科的知識能廣泛而精確地掌握,對基本結構能深入地理解,教師應( )。
A.了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B.了解學科的發(fā)展脈絡
C.精通該學科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
D.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
8.校外教育對提升青少年素質的重要作用與意義不包括( )。
A.鞏固和擴大課堂知識,獲取廣泛的生活經驗
B.提高學習成績,促進智力發(fā)展
C.充分發(fā)展個性,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各種能力
D.有利于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9.衡量一個人品德好壞的重要標志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0.班主任每學期末都會在每個學生的學習手冊上寫下對學生本學期的評價,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評價來制定學習計劃或調整學習計劃,這體現了學生評價的( )功能。
A.診斷 B.導向
C.發(fā)展 D.管理
參考答案
1.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赫爾巴特的觀點。赫爾巴特結合學生的心理活動,提出了“明了(通過分解新教材、比較已掌握的知識,清晰明確地感受新教材)、聯想(建立新舊觀念的聯系)、系統(tǒng)(在教師指導下,在新舊觀念聯系的基礎上,尋求結論和規(guī)律)、方法(通過實際練習,運用系統(tǒng)知識,使之變得更熟練、牢固)”的“四階段論”,也是著名的“四段教學法”。故本題選A。
2.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社會屬性。教育的永恒性是新生一代的成長和社會生活的延續(xù)與發(fā)展不可缺少的手段,為一切人、一切社會所必需,與人類社會共始終,是人類社會的永恒范疇。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著教育。B體現的是教育的歷史性,C體現的是教育的本質屬性,D體現的是教育的階級性,故本題選A。
3.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前運算階段(2—7歲)的兒童具有早期的符號功能。這一階段的兒童,語言得到了飛速發(fā)展。隨著年齡增長,兒童越來越多地使用符號來表示外部世界,如用“牛”“羊”這兩個詞語來代表真正的牛和羊等。題干中小紅會用語言表達想法體現出這種特點,故本題選B。
4.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學說。心理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歸結于無意識狀態(tài)下產生的模仿行為。代表人物有孟祿。故本題選C。
5.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從遷移的角度來看,合理編排的標準就是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網絡化。結構化是指教材內容的各構成要素具有科學的、合理的邏輯聯系,能體現事物的各種內在關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關系。一體化指教材的各構成要素能整合為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為此,既要防止教材中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割裂、支離破碎,又要防止相互干擾或機械重復。網絡化是一體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間上下左右、縱橫交叉聯系要溝通,要突出各種基本經驗的聯結點、連接線,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學習中存在的斷裂帶及斷裂點,也有助于預測以后學習的發(fā)展帶、發(fā)展點,為遷移的產生提供直接的支撐。故本題選A。
6.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納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齡和實足年齡的關系。智商(IQ)=智齡(MA)÷實齡(CA)×100。用智齡和實足年齡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稱作比率智商。比納和西蒙于1905年編制的比納—西蒙智力量表,他們提出用智力年齡來表示智力水平,簡稱智齡。韋克斯勒智力量表,簡稱韋氏智力量表,它改用離差智商來衡量人們的智力水平。韋氏智力量表的離差智商是以100為平均數、15為標準差的一種標準分數,代表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偏離本年齡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故本題選B。
7.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師的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的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教師應該對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能廣泛而準確地掌握,對基本的技能熟練運用,對學科的基本結構能深入地理解。第二,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包括學科間的相關點、相關性質、邏輯關系等。第三,了解學科的發(fā)展脈絡。包括了解學科發(fā)展的歷史、趨勢和動向,學科研究的新成果;了解學科發(fā)展的因素,該學科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價值及在社會生活、生產實踐中的表現形態(tài)。第四,了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包括領悟獨特的認識世界的視角、域界、層次及思維的工具和方法等。故本題選C。
8.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校外教育的意義。課外、校外教育的意義:課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獲得知識;課外、校外教育是對學生因材施教,發(fā)展個性特長的廣闊天地;課外、校外教育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外、校外教育是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ACD都屬于校外教育對提升青少年素質的重要作用與意義。B選項更側重課堂教學的任務。故本題選B。
9.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規(guī)律。道德行為是關鍵,是衡量個體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標志。道德認識是品德的基礎。道德情感是學生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實現轉化的催化劑。道德意志是調節(jié)學生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故本題選D。
10.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評價的功能。診斷功能:評價是對教學結果及其成因的分析過程,借此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問題。全面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對現狀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診斷,以便為之后教學的決策或學生改進指明方向。題干中的描述符合診斷功能,故本題選B。
文章來源:教師招聘網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張欣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