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0-02-14 15:11 福建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二、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以下所列的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障礙,都屬于心理輔導與治療的適用范圍。
1.焦慮癥
焦慮癥是以與客觀威脅不相適合的焦慮反應為特征的神經癥,這是將焦慮作為一種獨立的神經癥來看。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
肌肉放松、系統(tǒng)脫敏方法,運用自助性認知矯正程序,指導學生在考試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對話,對于緩解學生的考試焦慮,都有較好的效果。
2.抑郁癥
抑郁癥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特征的神經癥。個體由過度的抑郁反應,通常伴隨有嚴重的焦慮感。
抑郁癥的表現:(1)情緒消極、悲觀、頹廢、淡漠、失去滿足感和對生活的樂趣;(2)消極的認知傾向,低自尊,無能感,對未來沒有期望;(3)動機缺乏、被動、缺乏熱情;(4)肢體疲勞、失眠、食欲不振。
抑郁癥產生的原因:(1)行為主義者認為是由于多次不愉快的經歷、生活中缺乏強化鼓勵造成的。(2)精神分析派認為來源于各種喪失和失落(失去愛、失去地位)。(3)認知派認為,抑郁源于個人自我貶低式的思維方式或者不適當的歸因方式。
治療方法有:(1)首先要給當事人以情感支持與鼓勵。(2)采用合理情緒療法,調整當事人消極的認知狀態(tài)。(3)積極行動起來,從活動中體驗成功與愉快。(4)服用抗抑郁藥物。
3.強迫癥
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zhí)行的動作。
森田療法,采取“忍受痛苦,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治療強迫行為的另一種有效的方法是“暴露與阻止反應”。
4.恐怖癥
恐怖癥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煞譃閱渭兛植腊Y、廣場恐懼癥和社交恐怖癥。中學生中社交恐怖癥較多見。
系統(tǒng)脫敏法是治療恐怖癥的常用方法,使用這一方法最好要及時進行。
5.人格障礙與人格缺陷
人格障礙是長期固定的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適當的壓力應對或問題解決方式所構成。
人格障礙是個體先天素質與后天教養(yǎng)的產物。
6.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發(fā)育過程中不良適應,如過度手淫、迷戀黃色書刊、早戀、不當性游戲、輕度性別認同困難等,一般不屬性心理障礙。
7.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包括神經性厭食、貪食和異食癖等,其中神經性厭食是一種由于節(jié)食不當而引起的嚴重體重失常??刹捎眯袨榀煼?、認知療法予以矯正。
8.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包括失眠、過度思睡、睡行癥、夜驚、夢魘等??刹捎眉∪馑沙诜▉碇委熓?。
三、心理輔導及其目標
(一)含義
所謂心理輔導,是指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學校輔導教師運用其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xié)助與服務,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huán)境,依據自身條件,確立有益于社會進步與個人發(fā)展的生活目標,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與維持學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學習、工作與人際關系各個方面做出良好適應。
(二)目標
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第一是學會調適,包括調節(jié)與適應。第二是尋求發(fā)展。學會調適是基本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調適性輔導;尋求發(fā)展是高級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發(fā)展性輔導。
(三)途徑
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條途徑: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②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③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④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⑤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⑥小組輔導。
(四)原則
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向全體學生原則;
2.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原則;
3.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4.學生主體性原則;
5.個別化對待原則;
6.整體性發(fā)展原則。
四、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一)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
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處罰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強化法
2.代幣獎勵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
3.行為塑造法: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
4.示范法:觀察模仿教師呈示的范例(榜樣),是學生社會行為學習的重要方式。
5.懲罰法:處罰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為。
6.自我控制法: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jiān)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
(二)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訓練(雅各布松首創(chuàng))
全身松弛法,或稱松弛訓練,是通過改變肌肉緊張,減輕肌肉緊張引起的酸痛,以應對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氣憤。
2.系統(tǒng)脫敏法(沃爾樸首創(chuàng))
系統(tǒng)脫敏的含義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huán)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fā)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fā)生敏感反應。
3.肯定性訓練
也叫自信訓練、果敢訓練,其目的是促進個人在人際關系中 公開表達自己真實情感和觀點,維護自己權益也尊重別人權益,發(fā)展人的自我肯定行為。自我肯定行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請求:請求他人為自己做某事,以滿足自己合理的需要。2.拒絕:拒絕他人無理要求而又不傷害對方;3.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
(三)改善學生認知的方法
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緒輔導方法,他認為人的情緒是由他的思想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wěn)定的情緒。他提出了一個解釋人的行為的ABC理論。
A: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
B:個體對A的信念、觀念。
C:個體對A的信念、觀念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D:駁斥
E:新觀念
可是許多人只注意A和C的關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個非理性的觀念就會造成負向情緒。若要改善情緒狀態(tài),必須駁斥非理性信念,建立新觀念并獲得正向的情緒效果。這就是濃厚教育色彩的心理治療法。
例:【ABC理論的心理治療實例】
A事件:考不好,受父母訓斥
B觀念:同學會取笑我,丟面子
C情緒:難過,沮喪
D駁斥:這只是我的主觀想法,同學怎么會取笑我呢?即使有人取笑,難道我就無法忍受?
E新觀念:可能無人取笑我;被取笑只是一時,只要用功,成績可以改善;何況我還有其它長處。
五、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
(一)學生個體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
自我調適的方法主要有放松訓練、認知壓力管理、時間管理、社交訓練和態(tài)度改變、歸因訓練、加強身體鍛煉等。這里主要談以下三點:
1.觀念改變。學生要學會正確看待學習,培養(yǎng)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樹立信心;正確認識自己,勇于接納自己。
2.積極的應對策略和歸因方式。努力使自己成為更加內控的人,把原因歸結為個體可以控制的因素。積極認知,理智、客觀地看待壓力對自身的影響,形成面對壓力的良好心態(tài)。
3.合理的飲食和鍛煉,保持身體健康。
(二)學校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1.學校積極開展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心理衛(wèi)生教育課。教給學生心理健康的知識和調試心理的方法。
2.學校組織專門的心理老師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3.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注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4.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杜絕教師傷害事件的發(fā)生。
(三)與家長合作構建社會支持網絡
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原因在于家長和學校以及社會的共同作用。
1.學校積極與家長配合,通過班會等形式,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且針對問題進行積極交流。
2.學校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應該為家長提供支持,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提出建議。
3.國家采取切實措施,重視優(yōu)化學校周邊環(huán)境,打擊不良媒體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侵蝕。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
文章來源:教師招聘網, 更多考試資訊/考試動態(tài)敬請關注福建教師招聘網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大白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