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14 14:45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現(xiàn)代學制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雙軌學制,二是單軌學制,三是分支型學制,我國現(xiàn)在正在走的學制發(fā)展道路是( )。
A.通過發(fā)展基礎教育后的職業(yè)教育走向分支型學制
B.通過發(fā)展基礎教育后的職業(yè)教育走向雙軌學制
C.通過高中綜合化走向單軌學制
D.通過高中綜合化走向分支型學制
2.西方古代以其雄辯和青年與智者的問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亞里士多德 D.德謨克里特
3.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實施“一綱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則,這里的“綱”指的是( )。
A.課程標準 B.課程計劃
C.教學計劃 D.教學原則
4.衡量教師是否勝任本職工作的基本條件是( )。
A.教師的年齡 B.教師的體質(zhì)
C.教師的素養(yǎng) D.教師的能力
5.下列關于“壬戌學制”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主要承襲了日本的學制
②又稱“新學制”或“六三三學制”
③它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zhì)的學制
④明確以學齡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劃分學校教育階段的依據(jù)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6.下列關于學生情緒情感發(fā)展,表述正確的觀點是( )。
A.小學生情緒表現(xiàn)的隱蔽性和表演性共存 B.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向師性”
C.初中生的消極心境大量出現(xiàn) D.初中生友誼情感內(nèi)容的社會性日益深刻
7.能解決“教育中無兒童”“見物不見人”傾向的課程觀是( )。
A.課程是知識 B.課程是計劃
C.課程是經(jīng)驗 D.課程是活動
8.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一種( )。
A.平等關系 B.上下關系
C.道德關系 D.教育關系
9.“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明心理是( )。
A.腦的機能 B.對客觀認識的反映
C.在實踐中發(fā)生發(fā)展的 D.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主觀反映
10.精神分析學派于19世紀后期產(chǎn)生于歐洲,其創(chuàng)始人是( )。
A.馮特 B.華生
C.弗洛伊德 D.詹姆斯
【參考答案】
1.A
【解析】我國現(xiàn)在的道路是通過發(fā)展基礎教育后的職業(yè)教育走向分支型教育,下一步的道路是通過高中綜合化走向單軌學制。故本題選A。
2.B
【解析】蘇格拉底以其雄辯與跟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而著名。故本題選B。
3.A
【解析】“一綱多本”中的“綱”即課程標準。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故本題選A。
4.C
【解析】教師的素養(yǎng)是做好教育活動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師是否勝任本職工作的基本條件。故本題選C。
5.C
【解析】壬戌學制以美國學制為藍本,別稱“新學制”或“六三三學制”,它明確以學齡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劃分學校教育階段的依據(jù),這在我國現(xiàn)代學制史上是第一次。該學制在高中增加職業(yè)科。壬寅學制、癸卯學制、壬子癸丑學制都參照了日本學制。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zhì)的學制是壬子癸丑學制。因此①和③均與題干不符合,故本題選C。
6.C
【解析】中學生情緒情感存在著兩面性,情緒情感的真實體驗和外在表現(xiàn)強度常常不一致,情緒表現(xiàn)的隱蔽性和表演性共存,因此選項A錯誤。相比中學階段,小學階段具有強烈的“向師性”,因此選項B錯誤。高中生情緒情感內(nèi)容的社會性日益深刻,因此選項D錯誤。故本題選C。
7.D
【解析】課程是活動這一課程觀認為,將課程理解為學科知識,教師容易把握,但也容易導致“見物不見人”的傾向;把課程理解為學習經(jīng)驗,有利于解決“教育中無兒童”的問題,但教師又感到迷惘,不知如何操作。走出這種兩難困境的唯一辦法是:改變傳統(tǒng)的非此即彼—要么是主觀學習經(jīng)驗,要么是客觀學科教材的思維方式,將視角轉向二者的交合處—活動,從活動的角度看待和解釋課程。故本題選D。
8.A
【解析】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教學上的授受關系、人格上的平等關系、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系。故本題選A。
9.D
【解析】題干所述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這反映了心理的主觀性,即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主觀反映。故本題選D。
10.C
【解析】精神分析學派亦稱弗洛伊德主義,是由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所創(chuàng)建的。故本題選C。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大白
下一篇: 以下對信息技術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